「我其實也沒想到,我們已經開了兩年了,之前門診也上過一次電視,也不知道怎麽突然就火了。」朱大倩笑著說。
8月1日晚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學習困難」門診負責醫生朱大倩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說,該門診近日沖上熱搜一事,她也出乎意料。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主任、「學習困難」門診負責醫生朱大倩。 本文均為 復旦兒科醫院 供圖兒科醫院「學習困難」門診開設於2020年9月,近兩年來已接診和幫助1500多名學習困難的孩子。這個戳中眾多網友心坎的門診,並不是突然「一號難求」,而是開設至今一直很「搶手」,每周四下午的門診幾乎都是約滿狀態。很多人關心是不是看過這個門診,就能從「學渣」躋身「學霸」?醫生的答案保留了不少人心頭的「火苗」。
朱大倩說,的確有一部份「多動癥」孩子在藥物治療後變成「學霸」。但她強調:「 沒有那麽快,因人而異,門診首先是幫家長理清楚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什麽,然後對癥治療、綜合治療。」
澎湃新聞:為什麽會開設「學習困難」門診?
朱大倩:「學習困難」門診開設於兩年前,是兒科醫院心理科的一個門診,開設這個門診之前,就常有一些註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心理科就診。醫生看診的過程當中,發現這些小孩子因為學習的問題,或者說學習困難,有很多相關的問題,比如情緒問題、親子沖突,包括學校老師對孩子有看法,等等。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學習困難」門診。外界經常會對學習不好的孩子家長或學校老師說,降低對孩子的要求,這樣便能減少沖突。但我們在接診中也發現,這樣做對孩子不負責任。因為學習畢竟對孩子來說是蠻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他們學習有困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家庭教育的原因外,學習困難可能由各種神經發育問題、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文化和環境不利因素等所造成。
由於平時心理專科門診裏可能沒有這麽多時間很詳細地幫小朋友分析學習困難的原因,我們當時就開了一個「學習困難」專病門診,這個門診可以仔細的從根源上分析、厘清孩子關於學習的問題所在。
澎湃新聞:「學習困難」的原因具體有哪些,怎麽分類?
朱大倩:一些孩子是由於神經發育問題造成的「學習困難」,可能患有「註意缺陷多動障礙」,這是門診常見的情況。這些孩子因為神經發育不完善,難以集中自己的註意力,造成在學習的時候容易分心、發呆、畏難,影響了學習成績。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孩子雖然智力正常,但在某項特定的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發育落後,進而影響到相應的學科成績。
這兩類孩子其實蠻多的,往往容易被誤解成「小學渣」或者不愛學習的「小懶蟲」。有些孩子出現讀寫障礙,他們聽老師講課、說話都沒問題,但你要他們閱讀、看試卷、寫作文,他們就有困難了,如果換成口頭作業,他們就能滔滔不絕。
實際上,經過正規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專業的康復訓練等,這些孩子的情況是可以大大改善,甚至從「學渣」逆襲成「學霸」的。
還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存在情緒問題,比如「學校適應障礙」「焦慮抑郁」「親子沖突」等等。門診接診患兒後,醫生會詳細地和家庭進行訪談,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孩子本人的情緒、發育狀態等,充分收集資訊,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後,根據訪談結果,開出一些標準化的評估和檢查,包括心理測試和各種型別的軀體檢查,來詳細鑒別孩子的困難所在,獲得一些量化的指標。
完成檢查後,醫生會幫助家長解讀檢查結果,分清孩子是「不能學習好」還是「不願意好好學」,並且搞清楚孩子因為什麽「不能學」,又為什麽「不願意」,幫助家長去理解問題所在,和家長一起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澎湃新聞:哪些「學習困難」的孩子會使用藥物治療,效果怎麽樣?
朱大倩:像如果是神經發育障礙,其中包括「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多動癥,這些孩子藥物治療效果其實是蠻好的。大概70%的孩子都能夠受益於藥物治療。如果這個孩子不合並其他的學習障礙,主要是由於多動癥對學習造成影響的,用藥以後其實他的註意力改善了,學習一下子就能夠上去的。
還有一部份孩子,是比較嚴重的情緒問題造成學習困難,比如焦慮抑郁等,我們按照國家批準的兒童藥物標準使用一些抗焦慮抗抑郁的藥,效果也很不錯。
澎湃新聞:很多人關心「學渣」來看過門診後,是不是能馬上變成「學霸」,這個效果有可能實作嗎?
朱大倩:沒有那麽快,因人而異,門診首先是幫家長理清楚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什麽,然後對癥治療、綜合治療。的確有一部份孩子,就像前面說的藥物治療效果比較快,比如多動癥的這些孩子,可能吃了藥狀態就好了,一下子就會從學渣變成學霸,我們有很多這樣子的例子。
但是還有一些孩子,像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中的其他病類,還是需要透過康復訓練的,沒有這麽快,尤其是如果我們孩子過來看診的時候,可能已經是小學中高年級的時候,再要去扭轉是有點難的。
所以我們希望家長在孩子幼稚園階段能夠發現問題,這時候開始能夠訓練效果就會比較好。
還有一類是重度的神經發育性障礙,像孤獨癥譜系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智力障礙,對於這一類孩子的治療,我們會建議家長換一種思路去培養孩子,不一定是在學業上的期待,孩子可能還有其他的興趣愛好,最終的養育目的,都是讓孩子能夠過一個幸福的生活。
澎湃新聞:對於「學習困難」門診的發展,未來有哪些計劃?
朱大倩:其實兒科醫院心理科還在做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醫教結合。我們從2016年開始和上海多所學校開始合作,醫務人員會到學校裏面去給班主任、心理課老師、任課老師講這些神經發育性障礙孩子的特點,和學校老師一起交流,在學校裏面可以怎樣去對待這些孩子。當這個孩子的行為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時,我們應該怎麽樣去理解,而不是側目看待,以及在學校裏能為這些孩子做什麽力所能及的訓練。
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很長,我們會和學校老師交流一些訓練方法,讓老師在學校裏就可以更好地幹預孩子的治療。兒科醫院現在和上海市大概有10所小學合作,做這些聯合訓練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們也希望以後能夠把這些合作再擴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