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南韓顯露出將自身打造成「半導體超級強國」的雄心,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本國的半導體產業。目前的主要規劃是培養相關人才,確立技術優勢,以及實作半導體材料的「自給自足」。
但是,南韓若想讓這一戰略落實,難免會讓自己夾在中美之間左右為難。目前,南韓已經收到了美國的最後通牒,要求在9月前,就是否加入「四方芯片聯盟」給出準確答復。
所謂「四方芯片聯盟」,是美國著眼於半導體領域,作出的「冷戰結構」布局,目的是整合美國、日本、南韓以及台灣地區在高精尖芯片上的優勢資源,打造一個排他性的供應鏈,同時遏制中國的半導體技術發展。南韓與台灣地區的代工能力全球領先,日本與美國則是在芯片設計以及制造裝置上掌握先進技術。

【南韓想壯大半導體產業,都繞不過中美】
不難看出,一旦「芯片四方聯盟」順利成立,美國立刻就能單方面壟斷高精尖芯片的研發與制造,從而實質上形成「技術封鎖」的格局。
目前,日本與台灣地區都積極表明了態度,唯獨南韓舉棋不定。
理由很簡單:中國是南韓的最大貿易夥伴,南韓全年進口商品種類大概在1200左右,其中對中國依賴程度超過50%的就有253種。此外,南韓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如三星、SK等,都在中國境內設有工廠,是南韓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環節。此外,中國市場也是南韓芯片企業重要的營收來源,在南韓芯片整體出口規模中,對華出口比例足足達到了60%之多。
如果南韓因為美方施壓,被迫加入「四方芯片聯盟」,使得對華關系惡化,甚至導致韓企大規模流失中國市場份額,將是得不償失的局面。實際上,「四方芯片聯盟」還未成立,美國打壓中國半導體技術發展的種種措施,也連帶波及了南韓企業。此前,韓企SK海麗仕打算升級中國境內的加工廠,引入荷蘭阿斯麥爾公司的極紫外線光刻機,遭到美國強力反對,也引起南韓諸多有識之士的不滿。

【三星等韓企並不想放棄中國市場】
毫無疑問,美國就是想逼著韓企把產業鏈遷出中國,最理想的情況,是將產能完全向美國本土轉移,為此也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拉攏南韓的半導體企業來美國投資建廠。此前,美國國會透過了【芯片法案】,該法案將為那些在美國境內建廠的半導體企業提供高達520億美元的補助,同時還有相應的稅收減免。
乍一看條款似乎十分動人,而作為代價,接受這筆撥款的企業10年內不能在中國內建廠,或者是擴建已有的工廠,否則美國政府便有權收回撥款。說白了,美國就是想在半導體領域制造「非中即美」的局面,這無疑會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的破壞。

【佩洛西訪韓「遇冷」】
佩洛西竄訪台灣之後,隨後又前往南韓。考慮到佩洛西竄訪期間特意見了台積電,不排除在南韓,可能也會加緊施壓,敦促後者盡快就是否加入「芯片四方聯盟」給出準確答復。但是南韓的回應卻很有意思,總統尹錫悅以「休假」為由不與佩洛西見面,負責接待佩洛西的則是不屬於執政黨的南韓國會議長,疏遠的意圖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