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亞太行程的展開,關於她到底是否訪台正在變在一場政治猜測、外交賽局,甚至是軍事上的賭博。從這個意義上講,她最終是否成行固然重要,但或許更重要的是她沖刺訪台過程中無意中拽下的美國這個全球霸主的「皇帝新衣」,讓我們在波譎雲詭的世界局勢中,對美國對華政策本質以及中美關系、台海問題的敏感性與挑戰性,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美國才是中美關系的麻煩制造者。
作為美國政壇的一名老將、國內政治排序中的第三號人物和執政黨民主黨的領導人,佩洛西不可能不知道訪台的敏感性而執意提出存取,明擺著就是存心挑事。美國國內許多人也在旁邊添油加醋、火上澆油,拜登身為一國總統,竟然說這是佩洛西自己的決定,說輕了是放任,說重了是縱容這一事態發生。這些事實很難不讓人得出結論,美國才是中美關系的挑事者、台海危機的點火人和國際危機的制造者。
眾所周知,美國一貫把自己打扮成國際秩序維護者的角色,動輒誣蔑中國在周邊搞「強制外交」、「挑釁」國際秩序、破壞地區穩定。面對佩洛西訪台這樣明顯挑釁在先的行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竟然反過來要求中國不要「致使局勢升級」,若中方「試圖制造某種危機或造成緊張局勢」,那麽「責任全在中方」。對此邏輯,任何有點客觀公正意識的人只能驚掉下巴,慨嘆美國的雙標。
其次,美國才是「一中」原則的破壞者。
美國口口聲聲堅持「一個中國」,在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情況下,一個中國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台灣地區只能保持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下所允許的交往。但事實上是美國一直在不斷掏空「一個中國」政策下的內容,試圖事實上將台灣作為一個國家對待。從建交伊始美國國會就透過所謂的「與台灣關系法」,到不斷違反【八一七公報】售賣武器給台灣,再到不斷提升美台官方接觸層級。美國的目的很明顯,就是不斷虛化「一個中國」政策。
歸根到底,美國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全球與地區霸權,試圖將台灣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牽制中國發展的利器。同時不願意看到中國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實作兩岸統一而變得更加強大。正是基於這種冷血的強權政治算計,美國在俄烏沖突中大喊要維護烏克蘭的主權,但在東方卻對一個自己承認並建交國家的主權置若罔聞。為了掩蓋這種明顯的自相矛盾,就給自己蓋上「保護民主台灣」的遮羞布。
最後,美國將是東亞力量賽局的最終失敗者。
美國自詡「山巔之城」,但其實是國際政治強權政治的忠實信奉者。佩洛西之所以敢於計劃來台,倚仗的不是其美國眾議長身份,而是其身後美國超級大國地位和航空母艦。當前,在中美為此而展開的激烈賽局中,雙方玩著的也像是一種「比膽大」遊戲:在對向疾弛的賽車道上,膽小者將因為先打方向盤為膽大者讓路而認輸。美國似乎認定,自己的「賽車」足夠強大,讓路的必須是中國。
但是,在台灣的「賽道」上,除了力量的不對稱外,利益上卻是反向的不對稱。因為這條賽道是在中國的家門口而不是美國的後院,要爭奪的是中國自己的領土而不是獎台上無主的獎品。如果這真是一場比賽,對中國來說,那也是一場攸關核心利益、沒有退路的比賽。而對美國來說,台灣盡管重要,但卻不是決定美國生死的核心利益。為此與中國迎面相撞是否值得,那些美國的將軍們可能看得比「佩洛西們」更清楚。
顯然,美國目前也沒打算與中國攤牌。「佩洛西們」所想的,無非是借存取為自己留下可以吹噓的政治遺產、在即將到來的國內中期選舉中拉擡民主黨行情,以及在對華圍堵戰中再趁機繫結台灣、惡心大陸。這個算盤打得很精,但算錯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維護一個中國原則、促進兩岸最終統一的決心與手段都越來越強大。美國顯然尚未意識到這一點,但事實上是這一點正在越來越明顯地改變台海賽局的格局及其走勢。
在此背景下,如果佩洛西最終竄訪台灣,中國自然會祭出相應的對應手段。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台灣當局,都不會從中得到任何實際上的好處。美國最終結局只能是暴露其「一個中國」政策偽裝下麻煩制造者的真面目,和發現自己在台海政治軍事賽局中處於更加艱難的被動處境。這一切,希望佩洛西在專機落地台灣之前,能夠好好掂量清楚!
(李開盛,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