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國際

孫興傑:日本安保戰略將作重大調整,東亞安全結構受沖擊

2022-11-28國際
孫興傑:日本安保戰略將作重大調整,東亞安全結構受沖擊
直新聞日本政府計劃年底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外交安保檔,其中反擊能力成為關註的焦點,日本是要搞先發制人嗎?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日本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是中長期外交安保的指導檔,從中能夠看到日本當下以及未來一段時間日本的戰略走向。日本自民黨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在反擊能力的問題上達成了一定的共識,這一概念可能會被寫入檔,並且作為未來一段時間日本戰略的核心概念。雖然現在關於反擊能力的界定還不清晰,或者說還沒有完全浮出水面,但我認為這一概念代表著日本戰略的重大調整。
首先,反擊能力到底是什麽意思呢?目前媒體披露出的資訊表明,反擊能力並不是一個防禦性概念,而是先發制人的概念,就是使對方國家放棄武力攻擊的威懾力。換句話說,日本要形成威懾對方對日本可能發動進攻的意圖,考慮到現在是一個飛彈時代,怎麽去威懾可能的飛彈威脅呢?並不是要發展日本的反導系統,而是提升日本的飛彈攻擊能力。另外,日本官方也承認攔截系統不能保衛國民生命,其實這是一個常識,目前的攔截系統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攔截,而最近一段時間北韓的飛彈發射尤其是越過日本上空的中遠端飛彈,給日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震蕩,民調顯示六成以上日本民眾支持反擊能力的概念。
其次,怎麽形成日本的反擊能力?一個是增加日本的軍費開支,購買中程飛彈,可能包括美國的戰斧巡航飛彈系統,日本政府已經提出將防務支出提升到GDP的2%,這意味著未來日本的軍費會有相當規模的提高。二是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這種合作會延伸到日美分工進行攻擊,日美分享相關情報和資訊。反擊能力的核心是預先對敵對物件進行攻擊,其實已經越過了日本戰後專守防衛的底線。雖然日本自民黨和公明黨強調要在憲法和國際法範圍內堅持專守防衛和禁止先發制人,但是反擊能力本身跟日本既有的戰略以及和平憲法是存在矛盾的。
最後,日本修訂外交安保戰略也涉及到日本如何看待自己的安全環境,如果將周邊的挑戰和競爭升級為威脅,就意味著日本的外交安保戰略也要發生調整。透過加入到「印太戰略」以及與相關國家之間的防務合作,日本的安保戰略已經出現了實質性變化,這也意味著東亞地區安全結構隨著日本安全戰略的質變而受到重大沖擊。
孫興傑:日本安保戰略將作重大調整,東亞安全結構受沖擊
直新聞南韓總統室人士對尹錫悅總統年內訪日的計劃保持慎重態度,您怎麽看日韓領導人互訪的前景?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南韓駐日大使尹德敏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表示,考慮到國際形勢的劇變,不排除尹錫悅總統年內訪日的可能性。對於這一資訊,南韓總統府的態度似乎比較謹慎,畢竟今年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要安排首腦存取需要雙方進行溝通和協調,時間上也比較緊張。尹德敏釋放出的資訊也被解讀為,日韓正就首腦存取的事宜進行協調。在我看來,日韓首腦之間的存取已經中斷十年了,首腦互訪也被認為是外交關系回暖的重要標誌,就當下來看,日韓關系改善有幾個有利的因素,也有短期內很難克服的困難。
從有利的條件來看,第一個是北韓最近一段時間頻繁的飛彈發射,尤其是遠端飛彈發射,使日韓進行溝通與協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大為提升,對日韓來說,共同的威脅是關系走近的重要動力。第二個是尹錫悅政府對改善韓日關系有比較高的預期,從5月份以來,南韓多次主動尋求改善對日關系,兩國領導人在多邊場合也舉行了好幾次會晤,為首腦互訪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韓日關系近些年來持續低迷,在文在寅政府時期陷入了一個低點,從兩國關系的內在邏輯和周邊環境來說,韓日關系也到了一個觸底回升的臨界點上了。第三個是美國推動「印太戰略」,日韓都是美國重要的支撐點,日本從一開始就是「印太戰略」的鼓吹者,南韓是美國重點拉攏的物件,因此,美國也有動機推動日韓關系的回暖。
從不利的條件來說,第一個是強征勞工的問題,這個問題看上去是法律問題,其實關系到日韓外交關系的基礎,日本認為賠償問題已經解決了,南韓則認為沒有解決,另外,強征勞工的問題與歷史問題以及國民情感又聯系在一起,現在尹錫悅和岸田文雄的支持率都不高,處理這種關乎國民情感的問題也受到很大的約束。如果強征勞工這樣的問題沒有一個雙方能夠接受的基本方案,那日韓關系很難獲得實質性改善。第二個是日韓關系的重新定位的問題,日韓建交的時候,雙方的實力和地位不平衡,但是現在南韓的國家地位和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日韓關系中,南韓也是越來越主動,這個調整和重新定位的過程也是日韓兩國面臨的一個障礙。
從整體來說,日韓關系調整的行程已經開啟,尤其是在全球和地區局勢的變化使得兩國主動或者被動改善關系,當然,調整的節奏和時機很難進行預判,這要取決於政治家的決斷。
作者丨孫興傑,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