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時間8月5日,根據國內媒體的報道,由於喬文瀚決定留守山東,灣區翼龍改變簽約思路,與前北京首鋼後衛劉曉宇達成一致,再加上劉傳興、朱松瑋、司坤、惠龍兒、鄭祺龍、宋建驊、鞠明欣等人,可以說灣區翼龍的主要球員,都是來自不同的CBA梯隊,在高薪,或者是其他層面的因素,成功在CBA的人才柯瑞面,組建出一支新的隊伍,代表中華地區正在東亞超級聯賽。

根據蘇群的爆料,CBA公司內部裏面,對於灣區翼龍隊的做法,怒斥破壞規則,希望CBA公司能完善後續的政策,進一步去保障俱樂部的利益。
如果說以前的做法,CBA人才庫都是青訓隊走出來,從少年隊開始一直跟隨俱樂部成長,灣區翼龍隊搶人,確實是傷害部份俱樂部的利益,尤其是高薪引援的局勢下,大部份的俱樂部都會拒絕匹配。

但從灣區翼龍引進的球員裏面,實際上大部份都是被原來俱樂部放棄,或者是即將離開CBA聯賽的球員,司坤,宋建驊、鞠明欣都是被老東家放棄續約的球員,如果不是灣區翼龍,極有可能面臨失業。
劉曉宇也是同樣如此,如果實力相當,北京首鋼也不可能輕易放棄,惠龍兒更是早早離開CBA,唯一有市場價值恐就是劉傳興,朱松瑋兩人,但站在大環境考慮,他們都是與俱樂部合約方面產生比較大的分歧,導致被動離開CBA聯賽的球員,對此,權衡利弊之後,灣區翼龍反而是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只有極少數部份是還有CBA市場,根本就不足以撼動CBA人才庫。

對於CBA公司大力發展選秀制度,肯定會加劇本土球員的「內卷」每一年都有新的球員湧進,一共就20支球隊,大機率會有15-20名球員註冊,有人進來,肯定意味著有人離開,此前CBA公司公布的自由球員高達33名,還有一些默默離開CBA聯賽的老將,這些都是CBA人才庫增加之後,加劇的競爭。CBA俱樂部作為資方完全掌控新秀球員的主動權,按照新秀淘汰率極高的市場環境,完全是利大於弊,像王少傑,郭凱,張寧等選秀出身,卻能力出色的大學生球員早就是俱樂部重要拼圖,而不符合俱樂部發展,2年之後離開球隊,更是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