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純國產電腦」,簡稱「信創電腦」的處理器平台和作業系統LOGO圖。來玩個遊戲——連連看!而你可能不知道:它們中的大部份是可以相互聯系和組合的!那麽小學生算數來了:這國產處理器+國產作業系統,一共能組合出多少種搭配,也就是多少種類的機型呢?答案是:非常多!原本你可能只知道兆芯龍芯、麒麟統信,但實際上,這只是「浮出水面的小小一角」。又比如,你大機率也不知道信創電腦的品牌有多達80家!就連部份國際PC廠商都在其中!這裏邊的資訊和故事是真的多!所以,來聽聽吧。
●如何定義信創電腦?國際廠商都在是啥情況?
現在的大環境大家都看得明白,所以,作為IT的基礎一環,電腦產品,咱們得「自主可控」,這樣才有基本安全和保障。而「信創」(資訊科技套用創新(產業))這個詞並不是最初叫法,前期叫做「安可」。這可不是演唱會上歌迷們高呼的「Encore」(再來一首),而就是樸實的字面意思——「安全可靠」。是的,現在咱們提的「信創電腦」也好,「國產電腦」也好,就是從安全可靠的出發角度開始去做的。八卦一下,其實「安可」也不是最早的名兒,最早其實是個代號,這裏就不方便說啦。後來,為了和神舟、機械革命、七彩虹等「國產電腦品牌」區分開,在銷售和宣傳層面,也都不再用「國產電腦」這個說法了,轉而統一為「信創電腦」。而其定義,大家可簡單理解為(非官方定義): 采用在國內設計和制造的處理器及其他硬體,搭配國內設計開發的作業系統,在國內組裝,且服務於國內特定市場的電腦 。
那,國際廠商能參與到信創電腦中來嗎?
很早就有讀者問,說「信創電腦既然要安全可靠,大機率是國內廠商參與吧(實際情況還的確是這樣的),那聯想是國際廠商,為何也做信創電腦呢?」唉,這個問題問得好!而這啊,就得提到信創電腦現如今的政策了!據悉,現在咱們是「開放思想」,理論上並沒有限制參與的電腦廠商(品牌)。國內廠商(品牌)也好,國際廠商(品牌)也好,只要符合上面的條件就能參與。所以,作為國際廠商的聯想、華碩、宏碁,都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啦。
▲註意,信創電腦可不止是膝上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一體機都有,當然工控機啥的自然也沒落下。而且目前來看,桌上型電腦才是信創采購的重頭。
●處理器+作業系統搭配多達幾十種!?
可能大家最吃驚的還是——啊!?信創電腦有那麽多?我看到的只有兆芯龍芯、麒麟統信啊!唉,別急,讓我們先從核心廠商,也就是處理器和作業系統廠商說起!
信創電腦,目前處理器部份其實有六家,基於四大類不同架構:
而國產作業系統 ※ 更熱鬧,目前看來有七家,內核基本都是Linux,唯獨一家例外:
※TIPS: 以上國產作業系統中,部份並不在官方信創清單裏,但的確是國產系統。 數量之多各位有點意外吧?但註意,以上六家處理器還只是「品牌」, 每個品牌還有多款(顆)處理器產品,還在不斷叠代呢。而更厲害的是:除了少數作業系統和處理器有一定「繫結關系」 (比如鴻蒙系統是繫結麒麟處理器的(但麒麟處理器沒繫結鴻蒙喲,註意,它可搭配其他國產作業系統),中科方德之前主要是海光處理器平台使用),其他的大部份處理器和作業系統是可以「自由組合」的!你就算算有多少種組合吧 ! 是不是突然有了一種「原來我們才是豪強」的感覺呢。
●信創產業獨特的發展模式
既然有那麽多的國產處理器和國產作業系統,那為什麽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的主要就是兆芯龍芯這兩家處理器,以及麒麟和統信系統呢?答案較復雜,但主要和信創產業獨特的生態模式有關。 大家知道,信創產業尤其是信創電腦,從宏觀來說,還處在「從0到1」的過程,先解決有無的問題。而多年前,可真的是「0」,一無所有!而當時咱們的策略是:國家花大本錢去直接支持企業!結果呢大家可能也看到了,不理想,換來的是個別「大騙子」。所以咱們就轉變了策略,不搞「現金定向扶持」了,轉而采用市場競爭機制——市場需求就擺在那裏,鐵定是有的!大家自己發展,自己去搶!所以中科院體系啊、中國電子資訊工業集團啊、高校體系啊、IT廠商啊,就蜂擁而上!國家只需要在後面給一定的政策支持就好。而這一招果然奏效!中國電子集團、中科院體系等都拿出了很多成果——作業系統中那麽多「中科」字首就是最佳證明。而在信創領域中,兆芯和龍芯(其實作在兆芯更多出現)以及麒麟,都算是發展得較早的。尤其是麒麟作業系統,算是「信創產業」的老前輩、老字號,在率先發展的「國產伺服器」作業系統領域也是占大頭的,甚至子公司和子品牌都有不少,如「銀河麒麟、中標麒麟」,又比如針對行動裝置的「星光麒麟」▼。總之其硬體適配、軟體生態搭建都很全面,所以最終到了電腦端,麒麟系統發展也很快,市占率也很高。
▲這台漂亮的信創筆記本來自新華三(pC,股東是紫光集團),核心配置是兆芯處理器+銀河麒麟作業系統。 而統信UOS作業系統則是這兩年飛速發展起來的,背後既有中興新支點(是的,有些國內作業系統廠商是相互關聯的) 的身影,也有部份「頗具實力的影子股東」(比如360)的支持。總體來看,在信創電腦領域,統信如今算是「當紅二當家」。雖在大眾層面,別的處理器和作業系統鮮有見到,但實際上它們可沒閑著,在各自「背後大佬」的支持下,在很多「細分市場」蓬勃發展。比如有些處理器和作業系統就聯手搭檔,主攻「內網市場」,也就是安全級別相對較高的、不對外聯網的政務市場。這些市場不對外宣傳,自然咱們普通人也就「聽不到聲音」。另外,因為咱們的市場體量超大,所以細分到不同的行業領域,也都有不小的需求量,這也就誕生了「行業客製需求」。而如果特定的廠商恰好就是主攻和服務這個行業的,那麽它若進軍作業系統領域,贏得對應行業訂單的機率就極大。比如:主營通訊業務的中興通訊,與三大營運商關系就很密切,所以中興新支點作業系統就贏得了三大營運商的不少訂單,據行業媒體報道,作業系統出貨量就超過了60萬套( TIPS: 新支點是跨裝置作業系統,我們尚不確定60萬套是否為電腦桌面端 )。那麽同理,是不是也可能存在「石油系統客製、電力系統客製」等細分需求呢?
與前同理,這些個細分行業市場也不那麽公開,所以普通人往往也是看不見的 ※ ,也就讓大家形成了「好像只有麒麟統信在蹦蹦跳跳」的錯覺。 ※TIPS: 其實要主動去發現它們的身影,也不難。如果你周圍有機關、各類央企或金融機構的朋友,你可以咨詢下。他們對「信創電腦」非常熟——因為他們正在從「采購信創電腦」向「使用信創電腦」過渡,有些甚至已完成了Windows電腦替換,工作以信創電腦為主了。
●信創電腦偏貴?是因為國產芯片貴嗎?
關於信創電腦,其實普通使用者層面關註的人並不少!但他們似乎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信創電腦貌似偏貴!這,屬實嗎?又為何會這樣?
▲這是京東搜尋「信創桌上型電腦」出來的結果,首頁產品的價格從2.5K到5.9K,總體貌似不貴。
▲但對比采用x86平台的類似配置(如16GB記憶體/512GB SSD或1TB SSD),價格是明顯高出一大截的。
▲而「信創筆記本」價格相對x86+Window筆記本就明顯貴一大截了,最便宜的也要5.3K,貴的要8.9K。所以情況是的確如大家印象中,信創電腦不算便宜。
那,原因是「國產處理器產量相對(AMD/Intel)小,亦或是奈米制程不夠先進,所以才很貴」嗎?
當然不是!這是電商零售價格,真正的信創電腦必須得靠「批次采購」維系(若指望零售這點量,產業圈的人都餓死啦^__#),所以電商更像是個「比價平台」,掛在這裏「對比用的」。而在我們的「刨根問底」下,關於信創電腦采購和定價的更多門門道道,以及「很多的無奈」也浮出水面,這裏分享給大家:
■首先,信創電腦的采購模式獨特和復雜,而這種獨特性和復雜性會大幅提升「賣方成本」:
第一, 和大家想象的「機關很有錢」相反,機關單位采購經費其實控制得很嚴(有錢也拿去發展和扶持經濟了)。 第二, 很多機關單位的采購往往是「上一級部門征求下面意見後,統一組織招標、采購,然後再交給下一級部門選擇」。 第三, 由於參與的競標的電腦品牌多(包括很多都沒有聽說過的牌子),且裏面存在「不同處理器和不同作業系統的組合選擇」。既然選擇這麽多,采購方往往會采用「電腦硬體和作業系統分開招標」的方式。這種方式理論上可壓低采購總價,但實則給銷售方(電腦品牌商、處理器廠商和作業系統廠商)帶來了成本增加。因為所有銷售方都不知道「什麽硬體會搭配什麽系統」,也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最終會被什麽人選去用,他們的具體需求是什麽」。所以銷售方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來應對采購後會發生的各種事情。比如為硬體裝商系統;如果匹配不好,要想辦法解決;某些使用者需要特定的裝置相容和特定套用,也得去想辦法處理……這都是額外成本。
■而提到額外成本,這裏又牽扯出另一個「成本巨大」的區塊。
我們先從AMD/Intel的x86/Win電腦生態說起:電腦品牌設計銷售一台電腦,主要關心的是產品本身的定位,品質控制、定價。至於硬體和作業系統的搭配,硬體驅動的完善,套用生態等,根本無需操心,這一切都是現成的、完善的、成熟的。但對於信創電腦,這一切都存在問題,都需要額外的投入和成本: 比如, 電腦品牌商在有「客戶直接指定需求」前,總得有產品擺出來賣吧,那就涉及到「這麽多處理器、這麽多作業系統,你如何選擇,如何組合」的問題。即便采用「主流處理器×主流作業系統」的組合方式,數量也不少!生產線也得不斷進行切換、調整,效率和產能上不去,生產成本就下不來。 又比如, 雖然目前絕大部份國產作業系統都基於Linux內核,但內核程式碼其實並不統一,絕大部份硬體的驅動、軟體都是不通用的,每種處理器、每種作業系統的組合,都得一一做適配。註意驅動的適配涉及到「三方協調」,這成本多高是很容易想象的! 再比如, 客戶拿去後,要相容它的老外設,理光的印表機、方正的掃描器、XXX的指紋辨識裝置、YYY的條碼掃描裝置……而這些外設,以往只給AMD/Intel的x86/Win裝置做了驅動。那麽就得有人去推動外設廠商做信創平台適配——問題馬上就來了:是由電腦商去推進這個事兒?還是處理器廠商去推進?還是作業系統廠商去推進?尤其是在電腦采購和作業系統采購分離的情況下,誰來幹這事兒,誰來承擔這個成本?
▲市集的「驅動」分頁中不是電腦自身的驅動,全是各種外設的驅動。正面如前面提到的,要做好各種客戶的老裝置相容,是當下信創電腦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和成本。 以上還只是列舉了些淺顯的情況和問題,而每個問題的解決其實都蠻復雜!所以直接的、間接的成本增加都是必然的和可觀的——所以,原則上說:信創電腦在早期不可能比Intel/AMD+Win系統便宜。 而我們訪談的不少從業者也提到,就即便在「現在的總量不小」,且「價格相對更高」的情況下,大部份信創電腦品牌還賺不到什麽錢。能明確賺的,大多是靠其他領域如伺服器賺錢在補貼。當信創電腦的覆蓋深度沒「快速向下滲透」,基數沒更上一個量級之前,當生態問題依然復雜時,信創電腦的盈利能力其實還蠻堪憂的。
■華為打造「鴻蒙封閉生態」,能成功嗎?
而說到這裏,我們就必須提到另外一個廠商,它是一個「特殊的新丁」——華為!華為之前在Win系統商用電腦采購領域一度披荊斬棘,取得了不錯的份額。不過如今它也在研發PC作業系統,這時面對的則是完全不同的境況。華為的「主打方式」 ※ 與其他家不同:它打算用自家的處理器平台(如ARM架構的海思麒麟處理器,其中海思是華為的芯片公司名字,麒麟是處理器品牌),搭配自家設計的鴻蒙作業系統,做閉環。因此,除了硬體外,所有套用都需要軟體商單獨開發(原生版)或華為自己設計,是類似於蘋果「Mac電腦+Mac OS系統」的全封閉體系。既然做封閉體系,無法依賴第三方力量(比如Linux核心系統廠商可借助Linux開放社群的力量),那投入自然不菲;加之華為從來都註重使用者體驗,所以開發的要求也會更高,成本就會「高上加高」。由此判斷,華為的鴻蒙系統電腦,價格應是非常貴的——這樣才能維系這個閉環的運轉。
▲華為鴻蒙生態願景很大,要打通移動端和電腦端,所以,在原生套用開發上必須大投入。而開發者是否會加入,取決於他們對「鴻蒙生態未來規模、花費的精力和成本、可能帶來的效益」的綜合判斷。無論如何,這對華為來說都是「超大手筆」,也必然會大幅提升終端產品的成本和售價。相信華為也深知其過程會很艱辛,所以借用了「待到山花爛漫時」這句話。 而目前信創采購的主體中,央企、金融機構雖然相對不缺預算,但他們的行業內容決定了他們並不會要求太多功能性的東西,往往要求系統純凈、可靠、可管理性強——尚不知這是否是華為生態強項。而機關單位預算則偏低,恐難以大量采購華為。另外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華為的這套東西得進入信創清單。簡言之,我們雖相信華為能把「推出的功能做得很好、體驗更好」,但在純國產電腦推廣、普及的前期(從宏觀層面的確還算前期),是否真的能夠得到市場普遍認同(包括消費市場端的認同),還得拭目以待。但如果華為成功,即便是普通消費者願意使用,那不管它是否進入了信創清單,都會起到鮎魚效應,進一步激發其他廠商推進玩法上的變革!
※TIPS: 當然,華為也有采用麒麟處理器+第三方國產作業系統的信創電腦銷售,但這應該不是它的「主要願景」。而且,即便是這種形式的機型,其價格亦不便宜,8GB+256GB的儲存組合也要6499元。
■所以,信創電腦的下一步是?
毫無疑問,信創電腦最重要的「下一步」是套用生態的完善。當然,這是漫長且持續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我們認為套用生態的完善速度和另一個問題息息相關——如果大家仔細看完前文,相信在激動之余,也能發現一些問題:在全新產業領域,在從0到1的階段,充分的、基於市場的自由競爭,可激發活力,促進行業快速成型。但後續,若競爭過於激烈,且沒有標準可言,可能導致整個行業都面臨利潤微薄甚至難以為繼的狀況,套用生態的完善速度也會受阻。肉眼可見的是,大量國產作業系統雖然都基於Linux核心,但按照從業者的說法:由於目前內碼不同,所以不同系統上的驅動、套用還難以通用,這帶來了大量的額外成本,最直觀的就是——所有的程式都得針對不同系統做適配,這實則已減速了套用生態發展。而從既往大量行業的產業規律來看,這一問題有可能會導致每個作業系統、每種處理器平台的發展都趨緩。 那麽,解決方案是什麽呢?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比較實際可行的做法是「統一作業系統內碼」,這樣大量驅動、套用就基本通用,可減少整個生態的大量工作量,節省成本提升效率。雖然按照常識,我們也能想到這裏面存在很多復雜因素,比如廠商各自的利益考量,而且實施起來可能也並不簡單。但從宏觀來說,或許這真是咱們未來要走的方向。同時,我們也期待華為封閉生態的成功。從長遠來看,純國產電腦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應該也能像Windows生態和Mac OS生態並存那樣,同時容納一個開放和一個封閉生態。
知識加油站:你的A/I+N x86電腦也能裝國產系統
● 從「辦公、上網、影音娛樂」的普通使用角度,目前的主流信創電腦都沒問題了,硬體效能基本夠用,主流套用如微信、QQ、WPS、迅雷、網盤,以及各種視訊平台,都已做了適配。甚至於編程開發軟體、三維建模軟體(Blender)都有一些。觸控板的多指手勢也和Windows機型類似。綜合日常使用感受不說是「100%等同」吧,80%完成度是有的。目前明確的小遺憾是Photoshop類影像處理軟體匱乏。
▲這是麒麟v10系統的主界面,我們使用了半個月,沒有任何上手難度。
●信創電腦在國外可以用嗎? 好問題!而我們也真的帶著信創電腦在國外用了一段時間。答案是大部份套用都OK。另外,基於網頁和雲端的國內AI套用,在國外使用也是完全正常的。● 當然,在國外使用電腦,存在地域版許可權制的線上視訊平台如騰訊視訊等,無論是x86+Win組合的電腦還是信創電腦,都需要「反向VPN回國」才能存取。期待信創電腦的「反向VPN軟體」(網路回國)能早日推出。●再告訴大家個秘密,部份基於Linux內核的國產作業系統,是可在你的AMD/Intel處理器電腦上安裝的! 各作業系統廠商的官網上都有免費個人試用版下載連結(無需啟用,試用版可永久使用)。另外,Steam遊戲平台是跨系統的,部份國產系統也能裝。甚至有外部測試證明,一些Steam上的3A大作,在Linux系統上,幀速比在Windows上更高^__#。 ● 最後提醒一句:今天咱們只是介紹的信創電腦,而信創產業可是相當龐大的,包括大家知道的伺服器、各種行動裝置、嵌入式小裝置也都在裏面,甚至還有不少大家鮮有聽聞的,而這些,就留待以後講述啦^__^。 您身邊有人用信創電腦嗎?他們有啥故事?歡迎在留言中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