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電視設計和制造領域,LG似乎永遠不會出錯。年復一年,該公司的OLED電視機位列大多數推薦名單中的榜首。憑借微透鏡陣列等巧妙的創新設計,他們克服了舊機型亮度不足這一致命弱點,使得G3和去年的G4真正做到了讓人「眼前一亮」,大大提升了HDR畫面的表現力。
因此,LG在2025款OLED電視產品中再次提高標準也在意料之中。新系列的旗艦級產品為M5,也是首次采用該公司Zero Connect Box實作電視螢幕與遊戲機、串流媒體數位電視機上盒及其他外部裝置間無線連線的最新機型。M5具體分為65英寸、77英寸、83英寸和97英寸等多種選項。Zero Connect Box在設計上令人印象深刻,據說效果相當出色。而今年新版本的無線連線顯然更加可靠,只是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用得上就不好說了。所以我更傾向把G系列視為LG面向消費者的實用性旗艦產品。
對於我們這幫電視迷來說,好訊息是G5的亮度又進一步提高。LG方面解釋其,其最新Brightness Booster Ultimate技術「增強了光控制架構與光增強演算法,使其亮度相較於傳統OLED機型提高至三倍。」而這一次,他們是透過對OLED面板的改進來實作的;事實證明,2025款的M5和G5已經不再使用微透鏡陣列層。
LG還將高端G5的重新整理率提高到了165 Hz,宣稱這一行業首創成果將為PC使用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流暢遊戲體驗。使用者將迎來從55英寸到83英寸的各種G5機型,且技術規格完全相同。至於範圍之外的48英寸和97英寸型號,則無法提供相同的峰值亮度。
兩款最高端型號將采用LG的最新Alpha 11 Gen 2處理器,可以改善影像處理與畫面拉伸效果,使得低位元率內容也能在4K螢幕上擁有良好表現。LG方面表示,不少畫面處理技術也被引入銷量更大的C5機型當中。考慮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會在電視上觀看聯網服務及其他串流媒體內容,這種神奇的演算法最佳化應該會帶來顯著的觀感提升。索尼在這方面的表現一直出奇的好,但LG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向輸入按鈕說拜拜,向AI功能說你好
今年的Magic Remote遙控器不再設有專用的輸入按鈕。LG為Home Hub按鈕設定了雙重功能,但這很可能在使用者群體中引發爭議:我們可以按下它來存取webOS的Home Hub儀表板,也可以長按該鍵來調出輸入列表。雖然影響不是特別大,但作為一種最基本的電視互動,這肯定會增加使用者們的額外適應成本。
之後就是一系列AI功能。常見的AI Picture Pro和AI Sound Pro最佳化模式都在。C5系列迎來了與去年在G4中首次亮相的虛擬化11.1.2環繞聲道。LG還在擴充套件兩年之前推出的影像精靈,觀眾可以從一系列畫面中做出選擇以建立理想的影像設定。此外音訊設定流程也基本類似。
對於電視來說,過多AI功能真有意義嗎?
很明顯,今年LG把相當一部份精力放在了AI功能這邊。LG迎來了新的「LG AI」品牌,也就是透過麥克風喚出現有功能。哦對了,之前我們好像提到了Magic Remote,不好意思,現在它改名叫「AI Remote」了。這些電視甚至內建了一套完整的大模型聊天機器人,更見鬼的是,連微軟Copilot也被部署了進來。
LG面臨的風險在於,這種過度激進的AI行銷舉措反而會令不少客戶望而卻步。該公司打造出了市場上最出色的OLED電視之一,提供出色的視覺效果並具備家庭影院愛好者們想擁有的一切功能。但除此之外,LG表示在2025款中還將提供增強的電影制作人模式——即考慮房間內的環境照明並相應調整畫面設定,借此確保「以符合電影制作者初衷」的效果還原視覺呈現。
LG方面還宣稱,其最新版webOS系統的主螢幕執行更順暢、也更加易於使用。該公司還承諾在未來五年內不斷更新軟體,就像我們的智慧型手機隨時間推移能獲取更多新功能一樣。
但至少就之前的體驗來講,我自己對於webOS實在沒什麽正面評價,而且大多會選擇使用其他不同的界面——包括Apple TV、Google TV等等。我希望LG在AI方面的大力投入不要太「過頭」,當然隨著2025年的電視新品從春季起開始出貨,我們也將見證市場對於這股AI改造浪潮的真實反響。如果客戶發現自己已經熟悉的常規操作流程反而被AI噱頭所打斷,反而可能對廠商大加抱怨甚至是抨擊。
隨著M5、G5、C5以及B5 OLED電視在幾個月後陸續上市,真實反饋將讓我們了解LG AI到底能不能融入到這些本已出色的電視產品當中——抑或是反而拉低了其體驗檔次。而且更重要的是,屆時各款機型的價格也將正式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