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突然發現身邊的朋友幾乎人手一只寵物,
每當他們談論起自己的寵物時,立馬開心的變成小孩。
對於年輕人來說,兒女雙全不算多有福氣,一貓一狗才是幸福人生。

寵物逐漸活躍在大眾的視野裏,甚至有些寵物活得著實讓人類嫉妒,
穿昂貴的衣服,住豪華的房子......「人不如貓狗」這句話具象化了。
普通人養寵物,也是貫徹了再苦也不能苦了自家貓貓狗狗的理念。
養寵物不僅是一種生活狀態,已然變成了一種流行風尚。
01.
萌寵何以成為流行?
1、馴養觀念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馴養動物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
在以往的農業社會,動物主要作為被馴服的物件屈服於人類的意誌,比如養貓是為了捉老鼠、養狗為了看家等。
但在今天的工業化社會,經濟水平高速發展,人們不僅有余錢花費在精心飼養寵物上,同時也拋棄了農業時代的飼養動機,弱化寵物的動物內容,更強調它們屬於人類生活的一部份,比如現在的寵物主人在自稱上常常叫自己「媽媽」 「爸爸」等。

2、情感寄托
目前養寵物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二線及以上城市的21-30歲群體,飼養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飼養寵物可以認為是孤獨經濟裏衍生出的一種需求,寵物的主要作用就是陪伴。
城市化行程加快,年輕人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加快,導致空間、自我和社會的不斷異化。
一方面是社會親近性與物理鄰近性之間越來越脫節,另一方面是我們與世界、社會關系的崩壞,年輕人在這種社會情景下孤獨感越來越強烈。
養寵物變成了對抗這種社會狀態的一種方式,而且和人與人的親密關系不同,人和寵物的親密關系更具有穩定性和長久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年輕人的情感缺失。
3、社交媒體助推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寵物日常,和網友互動養寵心得和攻略,各種可愛、搞笑、聽話的萌寵活躍在互聯網,萌化每一個愛寵網友的心。
日常在社交媒體聊天時,動物類的表情包使用頻率也最高。
這種線上對寵物的喜愛很容易轉變成線下的實際行動,開始飼養寵物,也不免讓很多人一時跟風養寵。
正是因為這幾年萌寵愈來愈受歡迎,寵物在商業領域的價值逐漸凸顯。
受經濟影響,今年不少行業都呈現消費低迷的現象,但在寵物領域,卻表現出了不錯的消費勢頭, 「它經濟」火熱了起來。
天貓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1小時,15個寵物品牌成交破千萬,開賣4小時,658個品牌成交同比翻倍,659個品牌訂單量同比翻倍。
02.
「它經濟」跑出了哪些賽道
1、國內寵物品牌增多
當下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直接利好的就是和寵物本身相關的產品服務。
寵物行業的需求不斷被延伸和開拓,寵物商品及服務的種類日益豐富,幾乎已發展成覆蓋寵物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完整產業鏈。
產業鏈的上遊主要是寵物交易、中遊為寵物的吃喝用度、下遊比較碎片化,主要是和寵物相關的各種增值服務。

圖源萬聯證券
根據寵物消費市場占比來看,寵物食品作為飼養寵物的剛性需求,是寵物行業發生消費頻次最高的子行業, 這也意味著寵物產業鏈的中遊是品牌競爭最激烈的部份。
數據顯示,寵物主在單只寵物上的年均花費高達5200元左右,主要分布在寵物食物和寵物健康醫療上,占比均超過90%。
中國寵物食品行業起步較晚,集中度較低,由國外品牌占據了大部份的市場份額,比如瑪氏、雀巢普瑞納、佩利安等都是寵物行業的龍頭企業。
隨著這幾年的寵物經濟熱度越來越高,中國自主品牌占據份額也逐步提升,比如麥富迪(2013)、Bile(2006)、瘋狂小狗(2014)等。

圖源萬聯證券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國內寵物市場共發生20起融資,億級融資過半數,總額超12億元。
「乖寶寵物」最初主營寵物食品的出口代加工業務,是雀巢等國際寵物食品品牌以及沃爾瑪等大型商超的 OEM/ODM 供貨商。
趁著這幾年的寵物經濟東風,「乖寶寵物」成功由單一的代加工廠商轉型為代工與自有品牌協同發展的寵物食品企業,占據國內寵物食品龍頭企業的位置,於2013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2、品牌跨界寵物熱潮
除了寵物相關的企業蓬勃發展,一些其它領域的品牌也開始搶占寵物市場,開啟混合多元化戰略。
部份企業在基於自己原有產業的基礎上布局寵物行業。
今年2月份,好利來推出寵物烘焙品牌Holiland Pet,專註寵物生日蛋糕及人寵服務體驗。
主推情緒價值和食品安全,「純凈配料表、人食級原料、0添加」,寵物吃的開心也安心,小程式Holiland Pet上最便宜的一款蛋糕也要168。

以及美的、格力推出新產品布局寵物智慧用品,大北農、伊利股份和三只松鼠推出了自有寵糧品牌。
另一方面,不少品牌在聯名合作方面,也把目光投向了寵物領域。
早在2018年,星巴克就推出了寵物友好門店,帶上自家寵物來店消費就能免費獲得寵物專屬的「爪布奇諾」。
今年八月,霸王茶姬在全國開啟了寵物友好月活動,推出會友陪伴萌寵主題周邊,同時在多城啟動了「寵物友好門店」,旨在打造舒適的人寵共處場所,「一點點」品牌也一直在低調踐行「關愛流浪動物」的公益計畫,給流浪基地捐贈貓狗糧等。

3、萌寵直播帶貨
在歐美國家,「寵物網紅」的孵化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專業的寵物經濟公司會像星探一樣,尋找一些有成為「寵紅」潛力的寵物,與其主人簽訂經濟合約。
國內也是如此,寵物早已經成為自媒體賽道的流量密碼,近些年進入了直播帶貨領域,萌寵也參與直播帶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打工仔。
「芬兒頭是貓不是豬」帳號記錄的是一只名叫「芬兒頭」的銀漸層貓咪,在直播帶貨時,不悅的工作情緒會直接表現在貓臉上,但是當主人給了零食,便又開開心心開始營業。
這種反差萌使得「芬兒頭」迅速走紅網路,帳號30天漲粉154多萬,晉升成萌寵帶貨主播中的頂流。
在短視訊內容創作領域,萌寵也呈現出激烈的競爭,湧現出了不少頭部萌寵帳號。
寵物主在社交媒體上釋出寵物日常,常見形式有寵物人格化、寵物劇情、寵物吃播等。
比如抖音「糯米的趣味生活」記錄一只退休警犬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常,累計粉絲有1000w+。
「邊牧RR」帳號記錄寵物小狗軟軟打麻將,軟軟的出牌方式和技巧讓不少網友猜測上桌的是不是狗,不僅話題度高,劇情效果也拉滿了。

03.
「它經濟」背後的困境
「它經濟」目前已經進入了火熱階段,但在法律法規角度,它經濟」無論是在上遊、中遊還是下遊,都存在著監管空白,每個環節都有亂象行為存在。
不少企業趁著寵物經濟熱度盲目入局,國產寵物品牌紛紛湧現,但很多並未考慮寵物市場的真正需求,在這個擴張過程中難免會造成失序、惡性競爭等行為,不少寵物品牌都曾被爆出過大雷。
2022年曝出近百只貓咪因食用信元發育寶的貓糧後死亡,今年315曝光了作為「中國寵物食品之鄉」邢台市每天有大量劣質寵物糧流入市場,而這只是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
從個人角度來看,一旦寵物變成了有利可圖的工具,那麽就可能淪為個人獲利的手段。
不少寵物博主打著愛寵的旗號在互聯網博流量賺錢,卻被網友扒出背後虐待寵物,而此類事件不在少數。
▼
中國寵物市場未來依舊會保持增長態勢,細分市場大有可為。寵物行業的競爭也將會更加激烈,國產寵物品牌若想走的更遠更久,還需真正以「愛寵」為初心,樹立關愛寵物健康、促進人與動物情感連線、承擔社會責任等永續發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