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在武漢,腦機介面從科幻走進現實

2025-06-11科學

戴上腦電帽,你的「所思所想」就能在電腦螢幕上清晰展現——這樣的科幻場景正在我們身邊發生。

上周(6月5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腦機介面專病門診正式開診,為因腦出血導致偏癱的夏女士完成了腦訊號采集。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腦機介面專病門診為夏女士完成了腦訊號采集。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通訊員 田娟 攝

這是繼北京天壇醫院之後,全國第二家啟用腦機介面專病門診的醫院。這也標誌著,湖北在神經科學與人工智慧醫療套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腦機介面團隊科研人員趙知閑將導電膠註入腦電帽。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通訊員 田娟 攝

1973年,美國電腦教授雅各·維達爾首次提出「腦機介面」概念。這種變革性的人機互動技術,能在大腦與外部裝置之間建立直接連線,實作「腦」與「機」之間的直接資訊交換,在醫療、教育、遊戲等領域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去年,工信部將腦機介面列入未來產業十大標誌性產品。

夏女士根據提示,大腦進行相應聯想,神經訊號變化即時反映出來。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通訊員 田娟 攝

同年6月,【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將腦機介面列為未來健康領域的重點方向。

不久後,【武漢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出台,將腦機介面產業作為13個未來產業之一進行重點部署。

3月31日,湖北率先釋出腦機介面醫療服務價格,其中,侵入式腦機介面置入費6552元/次,侵入式腦機介面取出費3139元/次,非侵入式腦機介面適配費966元/次。千元、百元級定價讓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領域。

此後,浙江、山東等地也紛紛出台政策,有的進行定價,有的開展研發。

競逐未來賽道,官方政策「加碼」的同時,來自湖北武漢的醫工交叉融合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在武漢依瑞德醫療裝置新技術有限公司,體驗者戴上腦機介面裝置,體驗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資料圖片)。

5月24日,從2025(第六屆)中國腦科學與神經調控技術發展高峰論壇傳來好訊息——深耕無創腦機介面與神經調控領域18年的武漢依瑞德醫療裝置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瑞德」),拿到國內首張精神領域經顱磁刺激儀的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用於抑郁癥的治療。

企業自主研發的國產經顱磁刺激儀,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已廣泛套用於全球5000余家醫療機構。年初,依瑞德第10000台CCY經顱磁刺激儀下線交付,也成為全球第一個單型號突破一萬台的磁刺激儀。

目前,腦機介面技術路線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

非侵入式腦機介面是無創的,透過采集腦電訊號、腦血氧訊號等方式來間接反映或調控大腦活動,不需要透過手術將硬體裝置植入人體。

侵入式腦機介面則需要將電極或傳感器等硬體裝置植入到大腦皮層,以直接捕獲神經訊號。

半侵入式腦機介面介於前兩者之間,雖然仍需要透過手術布置電極,但電極置於顱骨下、皮層上方,俗稱「開顱不入腦」。

武漢衷華腦機融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展示一枚雙向植入式腦機介面系統微針陣列(資料圖片)。

在侵入式腦機介面領域,武漢衷華腦機融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衷華腦機」)憑借多年技術積澱,率先研發出全球領先的6.5萬通道雙向侵入式腦機介面系統,一舉打破國際在高通道腦機介面技術上的「天花板」,打造了侵入式腦機介面的「金剛鉆」。去年11月,衷華腦機產品成功套用於臨床,標誌著國產腦機從「實驗室驗證」邁入「臨床套用」新階段。

為進一步推動腦機介面的多學科融合,今年2月,「武漢協和醫院—衷華腦機院企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雙方圍繞神經外科與腦機介面深度結合,已規劃數十項前沿科研計畫。3月,雙方聯合釋出全球第一個微米級腦機介面三維多模態圖譜系統,為實作腦-機精細協同奠定關鍵基礎。

從實驗室到臨床,不同技術路線正在武漢並列探索。

依瑞德和衷華腦機的創新成果是武漢腦機介面發展的縮影,也是這一領域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在腦機介面領域,武漢不僅擁有中國科學院精測院、武漢現代病理工程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腦研究所等創新平台;還建有中國光谷腦科學產業基地,集聚以格林泰克為代表的電極器件企業,以衷華腦機、依瑞德、沃億生物為代表的裝置研發與制造領軍企業。此外,武漢醫療資源豐富,為腦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數據和病例資源。

2025年3月26日,武漢協和醫院科研人員在展示透過混合現實技術,微米級呈現腦機介面裝置與大鼠大腦主要血管和腦組織的空間位置關系。新華社記者肖藝九 攝

從梳理中記者看到,武漢正爭分奪秒,加快推動生命健康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目的是打造國際醫療創新高地。

在全國範圍內,腦機介面領域的新聞也在不斷重新整理著人們的想象。

5月17日,北京天壇醫院腦機介面臨床與轉化病房揭牌成立,這是國內第一個將腦機介面技術套用於臨床的病房。

4月17日,上海腦虎科技宣布,一名癲癇患者植入其研發的柔性腦機介面,用腦控方式玩遊戲【黑神話:悟空】。

3月20日,「北腦一號」第三例人體植入手術在天壇醫院成功完成。此前兩例,分別是透過運動想象腦控幫助癱瘓病人控制機械臂自主喝水,透過中文言語即時解碼幫助漸凍癥言語障礙患者重建交流能力。

放眼全球,腦機介面技術飛速發展,套用領域正逐漸從醫療領域拓展至教育、遊戲等非醫療領域。與此同時,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快速演進正在推動腦機介面技術套用實作更多突破。

(長江日報記者陳智 通訊員王麗娟 鄭瀚)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