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極體是電路中常用的元件(家用電器、神舟19號載人飛船、天宮空間站等等),它的基本特征是單精靈電性,即電流只能從輸入端(+)進去,從輸出端(-)出來,而不能相反。本文利用二極體的單向性解讀解讀辯證唯物主義與兩種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如有不妥之處,望讀者正之。
這裏為何不涉及其它唯物主義如機械唯物主義呢?原因在於這種唯物主義(如費爾巴哈)是反辯證唯物主義的,是單向性的,否認精神對物質也有能動地反作用(但有人又竭力誇大精神的這種作用,如人定勝天等等,把自然界和人創造的人工物如電腦、手機、智慧汽車等看作是精神無所不能的產物)。而辯證唯物主義是雙向性的,即認為精神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時也承認精神對物質有能動地反作用,但又認為這種能動作用是建立在客觀實在的物質基礎之上的(就是通常說的根據客觀情況、實際情況)。同時又認為認識路徑和行程與實踐路徑和行程是不同的,是在物質與精神之間安插有不同的二極體。在認識路勁和行程中,把感覺器(認識中介)二極體官安插在精神與物質之間,也就是認識主體與認識客體之間;在實踐路徑和行程中,把運動器官(即執行器官、實踐中介)二極體安插在精神與物質之間,也就是實踐主體與實踐客體之間。
註意,認識主體和實踐主體都是同一的,不是說分有不同的主體,而是一體兩面。同樣,認識客體與實踐客體也都是同一的。它們不同的是,一個是認識中介(感覺器官),一個是實踐中介(運動器官)。將這兩種中介插入在精神與物質之間,起到兩種二極體作用,一個是認識作用,一個是實踐作用。這兩種二極體或中介就構成了實踐——認識的閉環反饋的知行回路。因此,這兩種二極體、兩種中介使認識主體與實踐主體、認識客體與實踐客體、認識與實踐形成了辯證統一體。
用二極體來比喻知行回路,就像是構成了整流電路的回路。認識路徑和行程是透過感覺器官二極體把客體及其所處環境的物質物件(客體)的自在數據采集到頭腦(主體)裏來(感性認識),經過頭腦深度加工處理成為自為、再生和套用的數據(理性認識的數據或理性數據),這個路徑和行程也叫反映或知的路徑和行程;實踐路徑和行程是透過運動器官二極體把主體的理性數據變換為物質力量,作用於物質物件的客體上,也叫行或反應的路徑和行程。這兩種路徑和行程是同時進行的,將包含在物質物件雜波現象裏的真理性數據透過整流、濾波技術挖出來,找到那個屬於物質及其客觀運動規律的「一」出來,並把真理用於指導實踐,同時接受實踐的檢驗,以利於發展新的認識、新的真理。這也是萬物有數,數化萬物的含義。

圖1 二極體用在整流電路中
從人類思維邏輯的路徑和行程來看,走的是物質、數據、資訊、知識、智慧的行程,它是由感性具體到理性具體的逐級抽象過程,也是認識、知的過程,即由物質——思維或意識、精神(以下簡稱精神)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路徑和行程。這也是經驗主義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路徑和行程;從人類思維範式的路徑和行程來看,走的是智慧、知識、資訊、數據、物質的行程,即由精神到物質的路徑和行程,它是由抽象的理性具體逐級降價到感性具體的物質的還原路徑和行程,也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行的路徑和行程。但這個路徑和行程卻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路徑和行程,它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行的路徑和行程不同的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插入的是物質性的實踐中介即實踐主體的運動器官及其代替物、延伸物的人工物的運動器官,把精神的作用透過實踐中介傳遞給物質性實踐客體上,這一路徑和行程,辯證唯物主義稱作實踐;而唯心主義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插入的不是運動器官,而是感覺器官,把精神透過感覺器官在物質上得到物化、外化和顯現,這一路徑和行程唯心主義稱作認識。[1],如圖2、圖3所示。

圖2,本人原創
在圖3中,需要格外註意的是,僅就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路徑和行程和唯心主義的認識路徑和行程來說,辯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精神與物質之間插入的是不同作用的東西,唯物主義插入的是運動器官即實踐中介,唯心主義插入的是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就像二極體一樣都是單向的,但辯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二極體是不同型別(運動器官和感覺器官不同)的二極體,這兩種二極體輸入和輸出的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2]

圖3 本人原創
辯證唯物主義二極體輸入的是主體的精神(或由自在數據轉換而來的自為、再生和套用的數據或理性數據),輸出的是物質性力量(只有物質性力量才能直接作用於物質性客體,因此,精神變物質,精神對物質的作用是間接的)。運動器官的作用是把精神轉換為物質性力量,再作用於物質性客體,這個路徑和行程是精神變物質,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路徑和行程。[3]
唯心主義二極體輸入的是精神,輸出的是精神的外化、物化並呈現在物質上,感覺器官的作用就是精神的外化或顯現。這個路徑和行程是唯心主義的精神外化、物化的認識路徑和行程。物質(包括純自然物和人工物)對於唯心主義的精神來說,是精神用邏輯演繹推理出來的,或者說是說出來的(如道成肉身),不是實踐創造出來的(黑格爾所謂的實踐不是物質性的實踐,而是精神實踐,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虛擬實踐,但歸根結底它不是真正的實踐)。因為唯心主義的精神、認識是先於物質、先於實踐的,精神不是對物質的反映,而是先於物質、先於實踐的主觀實在的存在(主觀唯心主義的主觀精神,如康德、王陽明)或先於物質和人類、先於實踐的客觀實在的存在(客觀唯心主義的客觀精神,如柏拉圖、黑格爾),物質只是主觀或客觀精神的顯現或呈現、物化、外化的中介或表皮。[4]
導致唯心主義認識論產生的根源在於它的本體論,即它的認識論根源於精神是第一性、物質是第二性以及精神決定物質的本體論,把精神和認識說成是先於物質、先於實踐的東西。其中,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精神、認識是先於物質、先於實踐的主觀自生的主觀精神及其產物,人生下來就有的,是生而知之的。客觀唯心主義認為精神、認識是先於物質、先於人類、先於實踐的客觀精神(或上帝的啟示)及其產物。這兩類唯心主義都否認精神、認識來源於物質(或者說來源於認識和實踐的主體、中介、客體及其路徑和行程、回路的物質性),否認精神是人腦這種特殊物質的內容和機能(即具有物質、數據、資訊、知識、智慧於一體的物質和精神及其統一的內容,又具有反映采集物質的數據、資訊並將其加工處理為知識、智慧和認識能力,又有把這種認識能力反作用於物質的實踐反應當中去的機能。其中,數據、資訊、知識、智慧可廣義歸入精神或意識範疇),否認精神、認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本質上都是唯心主義的先驗論,使精神、認識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5]
另外,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徑和行程是物質——感覺器官——精神,這與唯心主義的認識路徑和行程完全相反或顛倒,即唯心主義的認識路徑和行程是精神——感覺器官——物質。[6]見圖4。

圖4,本人原創
就物質與精神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來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相互顛倒了,而相互顛倒的根源在於:辯證唯物主義把物質(或客觀實在的存在)作為出發點,唯心主義把精神(或思維、意識)作為出發點,這是「唯物」和「唯心」的根本含義。註意,辯證唯物主義並沒有排斥精神,唯心主義也沒有排斥物質。只是辯證唯物主義把物質作為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只是人們對物質及其客觀規律的反映,是第二性的,即物質決定精神。唯心主義把精神當作世界的本源,是第一性的,物質只是精神的顯現,是第二性的,精神決定物質。

黑格爾
辯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者在本體論出發點的不同,即根源、根基不同,就導致了本體論的物質與精神或存在與思維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不同以及相互顛倒。也就是說,二極體兩端的輸入和輸出不同,導致二者的相互顛倒。關於顛倒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在許多文章裏詳細闡發過了。限於篇幅在這裏不參照和展開。

馬克思
辯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在本體論的不同和顛倒也就導致了它們在認識論的認識路徑和行程的不同和顛倒。雖然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與黑格爾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都認為存在與思維是同一的,並且采用的都是辯證法的方法,但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內涵是完全不同的,是相互顛倒的。基於物質這一出發點,把黑格爾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進行顛倒,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這不是相對論,而是絕對論。

貝克雷
就數化萬物來說,對辯證唯物主義來說是實踐路徑和行程,而對唯心主義來說是認識路徑和行程。對主觀唯心主義來說,數是生而就有的心中的數,是先於物質、先於人類實踐的數,如貝克雷;對客觀唯心主義來說,數是先於物質、先於人類(當然也是先於人類實踐)的客觀實在的數,如畢達哥拉斯學派。

畢達哥拉斯
哲學的目的和任務,不僅僅是為學校和研究院所等拿來評職稱和安身立命的,而最重要的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物質和精神世界),為人們獲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哲學就在菜市場裏,就在今日頭條裏,就在普通人們的身邊。不管你意識到了還是沒有意識到。因為哲學主要是為那些仰望星空的人而生的。

2023年1月25日在北海銀灘,與仔妹一起去看海,本人原創
[1]超級黑洞:【電腦的哲學】,第238~239頁。
[2]~[5]超級黑洞:【電腦的哲學】,第240頁。
[6]超級黑洞:【電腦的哲學】,第241頁。
其它文字都來自超級黑洞:【電腦的哲學】,圖片除註明本人原創外,其它圖片都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