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面美了,道路寬了,車位多了,設施齊了……近年來,柳州市一直在改造老舊小區。2018年至2022年,柳州市改造完成或正在改造小區500多個,惠及居民13萬余戶。近期,記者走訪了多個老舊小區,發現改造後,一大批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滿意度蹭蹭上漲。

小區
臟亂差變凈齊好
「以前小區道路坑窪,汽車亂停,還有臭水溝;現在很漂亮、很幹凈,好多了。」60歲的余月芳在柳鋅河東生活小區居住了20多年,她曾經看著小區環境一天天變壞;如今,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又看著小區環境一天天變好。
該小區位於城中區潭中東路,現有9棟444戶居民,為1992年建設。小區原是一家公司的職工家屬區,原來由單位或單位聘請的物業服務公司管理。2007年,企業破產;2019年,小區物業管理公司結束,環境衛生、治安消防等問題逐步爆發。

安裝電動車棚解決了飛線充電問題
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余朝輝說,經過前期各種準備,2020年12月,小區改造正式開始。內容包括樓頂防水隔熱、外立面改造、路面瀝青鋪設、危險樹木修剪等,新安裝了電動車棚,飛線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目前,小區大部份工程改造完成,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住環境大振幅提升。還有部份改造計畫在有序推進中,大家都對改造完成後的小區充滿期待。
隨著老舊小區改造的推進,城中區文華路15號三華莊園、魚峰區雞喇路16號柳機小區、柳南區航銀路16號銀山小區等小區,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數據
改造惠及13萬余戶
2017年底,柳州市成為國家住建部確定的2018年全國15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之一,也是當年廣西唯一入選的城市。2018年初,柳州市政府把開展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列為政府2018年十件為民辦實事計畫之一。
2020年,柳州老舊小區改造再次列入十件為民辦實事計畫;2022年,第三次列入。可見,柳州對改善老舊小區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尤為重視。

「2018到2021年,柳州市共改造了346個老舊小區,惠及居民10萬余戶。」柳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國家下達柳州市老舊小區改造任務218個小區,目前新開工227個,惠及居民3.3萬余戶,超額完成任務。而在2018年老舊小區改造之前,柳州一直在進行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實際受惠的居民還有不少。
結合居民改造意願及小區實際情況,柳州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基礎類,具體包括小區道路、屋面防水保溫、樓道墻面扶手、管線下地等;完善類,具體包括增加無障礙設施、改造休閑活動場地、新建非機動車車棚等;提升類,具體包括建設小區黨群服務中心、養老托育中心、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
根據統計,在柳州,2005年以前建成的小區約1300多個。截至2022年,柳州市共對500多個小區實施了改造,目前尚未實施改造的有800余個。到「十四五」期末,在確保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基礎上,力爭基本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管理
長效機制鞏固改造成果
不少老舊小區都是「三無小區」,改造完成之後,如何讓「凈齊好」的環境繼續保持下去?為此,住建部門指導小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透過引入物業、鼓勵並指導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或自管小組等方式,鞏固改造成果,避免老舊小區「老舊迴圈」問題「卷土重來」。
西雅社群黨委書記何曉淩介紹,為了解決小區的燃眉之急,社群先在柳鋅河東生活小區成立黨支部,作為小區治理的核心組織。後來,社群透過疏導和收集居民的意見,一致認為成立小區業委會,實作居民自主管理是最適合的模式。

小區路面新鋪設了瀝青
在住建部門和社群的指導下,熱心居民制定計劃、收集材料,推進業委會成立行程。透過大半年的努力,小區於2020年11月成立了業委會,同時設定樓棟長制,作為業委會和居民之間的溝通橋梁。
業委會成立以來,除空置的住戶,小區管理費收費率超90%。定期公開收支,業委會年終向社群述職,同時進行各項事務審計,確保了業主的知情權。
在小區改造中,三華莊園成立了自管小組,與文昌社群和物業管理人員形成了有效的三方聯動,「三駕馬車」協同,將小區治理得更宜居。

經驗
柳州模式在全區推廣
柳州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一直走在廣西的前列。在改造中,柳州堅持以人為本、共同締造等原則,並形成了「柳州經驗」在全區推廣。
進行老舊小區改造,柳州特別重視居民意見。改造前民意調查,改造中聽取民意,改造後進行回訪,力求每一個改造內容能切實解決居民的問題。
銀山小區為保障性住房小區,小區5800多人,老人占比超過23%。改造前,各單位廣泛聽取居民特別是老人意見。業主單位及設計單位等,結合小區實際,反復勘察現場,聯合街道社群召開計畫聽證會,充分論證方案,科學規劃設計改造方案。

小區單元樓梯和墻面重新刷漆
最後,小區從群眾最關心的屋面漏水、老人上下樓不方便、消防通道狹窄等問題出發,進行重點改造。改造完成後,居民都表示滿意。
鹿山花苑、潭西小區等還引入專業公益組織入戶調查、回訪,就老舊小區「怎麽改」「改什麽」「改得怎麽樣」等內容與居民溝通,把共同參與、民主決策貫穿改造始終。
在小區改造過程中,資金來源是「牽一發而動全域」的「牛鼻子」問題。柳州倡導相關企業責任共擔,拓寬了資金來源渠道。
鹿山花苑改造中,由改造單位新建強弱電管道路線,管線產權單位自行出資對所涉及的管線進行裝置升級、路線割接等。改造後,所有架空路線全部下地,小區內的電氣、電信裝置也同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