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社會

奮鬥吧,正青春!

2022-08-05社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杜富佳在茶園裏,透過直播鏡頭向網友介紹湄潭茶葉。(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韋多(左)從老師手中接過錄取通知書。(圖片來自「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歐陽卓在高中校門前。(圖片來自「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盛夏時節,又有許多年輕人踏入人生新階段。有的人收到了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有的人從校園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有的人克服重重阻礙,用拼搏和汗水換來充滿希望的明天;有的人心懷理想信念,誓將英雄精神代代傳承……在網路上,這些青年的故事,令人感動。

奮鬥青春最美麗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近期,各大高校錄取通知書開始發放,一張張在奮鬥後收獲喜悅笑容的青春面孔,格外動人。

韋多是貴州省興義市第八中學的畢業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他獲得699分的好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近日,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了這個從大山裏走出來的16歲少年手中。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報道了韋多的勵誌故事。韋多出生在黔西南一個偏遠的農村家庭,從他家所在的村子到學校所在的興義市,有近100公裏的路程,需要換幾次車才能到。高中時,韋多一般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才能回一次家。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寒暑假時,韋多要一邊學習一邊照顧奶奶和妹妹,給家人做飯、下地幹農活。

獨自在外求學時,韋多總是堅強而獨立。班主任朱江老師記得,有一次韋多生病了,他去看望。發現孩子的衣著十分單薄,朱江老師便給孩子買了件新衣服。

如今,努力勤奮的韋多實作了自己的「北大夢」,一家人和老師同學們都為他感到高興。韋多說,希望能在北京大學開放包容的氛圍下,繼續探索熱愛的專業,爭取在大學生活中,既能取得學業上的進步,也能培養自己更全面的綜合能力。

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讓這個山裏的少年走向了更廣闊的平台。網友紛紛為韋多送上真摯的祝福。網友「和平」留言說:「這個孩子聰明又刻苦,16歲就能考上北京大學,了不起!繼續加油,未來你一定會是父母的驕傲、祖國的棟梁!」

同樣的青春熱血、同樣的錦繡前程,也屬於來自湖北省武昌市,以高考680分、英語聽力滿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的歐陽卓。

據「新華社」微信公眾號報道,3歲時,歐陽卓患中耳炎,醫生檢查後發現,他雙耳神經性耳聾,中重度聽力損傷。此後,只要感冒發燒,他的聽力就會下降,只得佩戴助聽器。雖然有聽力障礙,但歐陽卓內心堅定、心態樂觀,認為「佩戴助聽器和別人戴眼鏡一樣,沒有什麽不同」。

初中時,歐陽卓比較內向,因為聽不清楚別人的聲音,與同學們交流很少。他說:「那時我就在想,這是生活給我的挑戰,我為什麽不能克服呢?」升入高中後,他主動要求住校,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積極克服與他人的交流障礙。除學習外,歐陽卓還喜歡體育運動,桌球、羽球、網球、田徑都是他的長項。

在英語學習中,歐陽卓最初遇到很多困難。為了學會發音,他對著視訊反復觀察老師的口型,並找出規律。就連吃飯、洗腳的時間,他都舍不得浪費,會戴著助聽器反復聽英文課文。根據政策,在高考中,聽力三級殘疾學生可申請免考英語聽力,按筆試成績比例計算分值。但歐陽卓認為,這樣會影響總成績,他堅持要求自己考,「苦學很多年,我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付出總有報酬,最終,今年高考,歐陽卓的英語總成績為134分,其中聽力滿分。

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歐陽卓說:「希望聽力殘疾或其他方面有缺陷的同學,不要氣餒,向自己的目標努力!」

歐陽卓的故事讓很多網友深受鼓舞。網友「冬梅」留言說:「天道酬勤,時光不負有心人。願這個少年在新的人生起點上繼續發光!」網友「鏡子」留言說:「這個堅韌的孩子令人敬佩。勵誌的孩子,我們為你點贊!」

英雄精神永傳承

在青年成長的道路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追隨前輩英雄的足跡,新一代的年輕人正接過接力棒,繼續在不同的崗位上,傳承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八一勛章」獲得者、排雷英雄杜富國,在排雷作業中因保護戰友身受重傷,失去了雙眼和雙手。不久前,杜富國經過3年多的治療,順利康復出院,重返戰位。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也以哥哥為榜樣,立誌為人民服務,奔赴鄉村振興一線,成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報道,2021年5月,貴州省湄潭縣人民醫院要選派青年黨員到沙塘村任第一書記,90後的杜富佳欣然接受了任務,她說,「我是農村出來的,想為農村發展出份力」。

沙塘村地處偏遠,地少山多,村民分散而居。來到村裏後,杜富佳每天都走訪村民,檢視產業發展。一個月時間裏,她就走完了6個村民組。沙塘村有種植茶葉傳統,但由於位置偏遠,茶葉常常被收購商壓價。杜富佳和幾位返鄉創業青年商談後,說服他們同沙塘村共同成立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打造高標準生態茶葉基地和加工廠。

今年3月,杜富佳和她的團隊還開始在短視訊平台做起了直播帶貨。「一開始我就想好了,要透過直播把好產品賣出大山。」杜富佳說,為了搞好直播帶貨,自己做了不少功課,向專家學習茶葉知識、泡茶技巧,反復練習普通話……從生疏膽怯,到坦然自信,幾個月時間裏,杜富佳已出鏡帶貨70余次。「白天忙村裏的事,晚上到縣城的直播間忙到深夜。最多一場賣了2萬元。」

杜富佳的努力沒有白費,透過「線上帶貨+線下推廣」,截至今年7月,村裏茶葉實作了近100萬元的銷售收入,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富裕了。

在駐村工作中,杜富佳遭遇困難和挫折時,都會跟哥哥杜富國傾訴,而哥哥總是耐心地鼓勵她,「不要急,再堅持堅持,要相信自己」。「哥哥剛受傷時,我感覺像天塌了一樣。但現在他不僅身體逐漸恢復,還憑自己的努力實作了大學夢,他的毅力和堅韌一直鼓勵著我。」杜富佳說:「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希望家鄉父老透過產業發展過上好日子,更希望在有限的年華中去踏實、勇敢地奉獻自己的青春!」

網友「青見」留言說:「兩兄妹,為國家,作貢獻,都是好樣的!」網友「一朵」說:「好的家風對人的成長影響很大,兄妹倆都是新時代青年的好榜樣!」

「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釋出的文章【21年後,他與舅舅成為戰友】,同樣講述了一個精神傳承的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

2001年4月1日,「海空衛士」王偉駕駛81192號戰機,攔截侵犯南海領空的美軍偵察機,卻遭遇美軍偵察機撞機,被迫跳傘墜海,生命永遠定格在33歲。中央軍委追授王偉同誌「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21年過去,王偉的精神始終激勵著後輩。今年,王偉的00後外甥蔣宇凡成為一名飛行學員。

18歲的蔣宇凡畢業於江蘇蘇州吳縣中學,憑借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優秀的學習成績,他透過層層選拔,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為空軍飛行學員。蔣宇凡說,自己小時候就常聽父母講舅舅王偉的英雄故事,深受影響,也因此立誌要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進入大學後,我要好好學習飛行技術,投身祖國的國防事業。」蔣宇凡希望,未來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如願成為王偉家族中的第四個飛行員。

多年來,已有許多青年受到王偉事跡的激勵,踏上報效祖國的征途。去年,王偉的墓前曾收到一封特殊來信,姓名標示為「您跨越20年的戰友」。信中寫道:「中華民族從來不缺脊梁,過去未曾缺過,現在不缺,未來也絕不會缺!現在,該我們從您手中接過接力棒。」寫信人是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章原,他曾受王偉事跡鼓舞參軍入伍。在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榜樣和信仰的力量在無聲湧動。

這樣的傳承令無數人動容。網友「圓圓」說:「每次重溫英雄王偉的故事都會流淚。英雄已去,但英雄的精神代代相傳!」網友「入海」說:「用奮鬥的青春,護佑萬家燈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看到英雄後繼有人,真好,傳承就是最好的紀念!」(記者 李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8月05日 第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