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早網
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運河商務區,在2022年以來透過各項措施不斷改進區域營商環境,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企業的目光,也為區域民眾創造了更加優良的居住發展環境。
作為一系列改善營商環境舉措代表性體現的,正是位於通州區新華東街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地上總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其中一層為智慧終端服務區、多功能會商室和24小時自助服務區,二層為綜合視窗服務區、大數據展示中心、全像展示中心等。因為充滿科技感的設計和方便的辦事效率,該政務服務中心在4月份舉行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活動中獲評了「優秀案例」。

科技感是政務服務中心的特色之一:大廳內設定24小時自助服務區,北京、天津、河北的政務服務便民自助終端擺放在一起,方便市民自助辦理京津冀業務。除了現場辦理,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務大廳京津冀「跨省通辦」業務也已經開始營運,大廳的「雲視窗」已經放射線河北、天津9個大廳,京津冀三地市民可以在家門口辦理通州區級業務1500余項。

同時,這裏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智慧終端自助辦服務模式為主的省級大廳,現場各種自助式的辦事設施能非常大程度上提高辦事效率。比如,以前想要註冊一家公司,企業需要到多個部門辦理多項手續,現在借助自主化的一站式設施,只需要來一次就能一次辦齊多個相關部門的手續。

事實上,每次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運河商務區,除了能看到硬體上的改進,還能明顯感受到軟環境的改進——比如近期對外開放的位於運河商務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會客廳,就是一個集政策展示、交流洽談、活動承接等許多功能於一體的多功能會客廳,致力於向企業提供多樣、周到的服務。

巧合的是,近期我註意到了著名咨詢公司科爾尼發表的【2021年度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該報告從商業活動、人力資本、資訊交流、文化體驗等多個角度量化一個城市的全球影響力,尤其看重該城市的市場活力、教育水平、資訊獲取、文化和娛樂選擇以及國際民間組織的存在等因素,評估了全球156個城市在這五個方面的競爭力。在這份排名裏面,北京居於全球第六、亞洲第二,除北京外中國還有香港、上海2個城市也進入了前10的榜單。

該報告認為,要想增強區域的未來競爭力,城市領導人必須積極主動地解決五個戰略要務:在對全球人才的競爭中獲勝、擁抱快速增長的數位經濟、透過平衡全球和本地資源,確保經濟的復原力、適應氣候變遷、投資於個人和社群的福祉。
如果仔細解讀一下這5個建議,其實分別對應著人才戰略、經濟發展方向、疫情防控和經濟的平衡、綠色永續發展、重視人民生活改善等維度。這些也正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一直在做的事:近年來,該區域針對國際人才推出的引進政策、針對綠色經濟進行的創新、ESG戰略的落地、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平衡、以及城市老舊小區的改造等,與國際咨詢機構給出的城市發展建議高度匹配。某種意義上,這份科爾尼的報告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的大方向是符合未來趨勢的,也讓我們可以了解國際一線城市都在做什麽。
當然,客觀的看,中國的城市區域在國際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向紐約、倫敦等國際一線城市借鑒學習的,認清自身特點、發揮自身優勢、學習外國長處,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者龐瑞,知名媒體人,瞻勝傳播CEO,上市公司品牌傳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