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社會

中歐班列擴大「朋友圈」,歐洲24國不受美國擺布,排隊與中方做生意

2022-08-04社會

俄烏沖突下,這趟從中國開出的火車,一路通達歐洲24國200多個城市,加速中歐貿易。

據環球網報道,中國第一條中歐班列路線,近日傳出好訊息,其開行量突破10000列。

中歐班列,其實就是中國與歐洲進行貿易往來的貨運列車,雖然其運輸量比不上海運,便捷程度比不上空運,但相較於海運來說,耗費的時間要更短,較於空運,則成本低、貨運量大。所以,中歐班列所具備的優勢,恰好彌補了上述兩者的短板,可替代性幾乎為零。

當前,世界正處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俄烏沖突又進一步加劇國際動蕩局勢,給全球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在此期間,中歐班列卻異軍突起、蓬勃發展,將一批又一批的貨物運往歐洲多國,給全球貿易註入一股強勁的力量。

據悉,中國首條中歐班列路線,起於重慶,最終抵達德國杜伊斯堡,隨著中歐之間貿易往來愈加頻繁,執行路線也從一開始的1條,擴充套件到40條,途經亞歐近百個城市、29個港口以及59個鐵路站點,雙方簽署的訂單也從普通的生活小商品發展為智慧終端、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用品等數千種貨品,總價值超過4000多億。

現如今,中歐班列還在持續擴大「朋友圈」,在其鋪畫的82條路線中,通達24個歐洲國家近200個城市,逐漸形成一張完善的物流網路。

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裏,中歐班列幾乎每月都會突破上千輛,將中國制造源源不斷地輸往歐洲各國,與此同時,也帶回了不少歐洲的特色商品,進一步拉近中歐貿易關系。最重要的是,中歐班列不僅拉動了與之相關聯的各種產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還為重塑全球供應鏈提供可能性。

波蘭瑞亞物流公司精力莫斯卡拉表示,他主要負責中歐班列相關業務,隨著一趟接一趟的列車抵達,最近出差次數也多了起來,雖然感覺很累,卻相當開心。畢竟,中歐貿易發展,不僅能為公司帶來更多發展機遇,還能夠推動波蘭經濟發展。

莫斯卡拉強調,目前讓自己最頭疼的是,過去平均一個月需要訂購20個貨櫃,而現在,中歐班列越來越搶手,導致貨櫃訂購難度進一步加大,自己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開啟手機和中國客戶進行聯系。

可以說,中歐班列的火熱,讓不少國家感到眼紅。

一名經濟學家曾說,誰能掌握貿易,誰就能率先掌控世界,所以,美國一直以來都極力想控制海上各條重要運輸通道,以此維護國家霸權。

只是,從上世紀開始,美國經濟脫虛向實,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又開始凸顯,所以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大量貨物訂單交到中國手中,與之帶來的,還有世界交通樞紐作用。

中歐班列的出現,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中國發展的又一次重大機遇,在不少學者看來,若是中歐班列持續貫通,將可能推動中國經濟再度發展,甚至是改變世界經濟格局。

由此,美國不止一次試圖阻止歐洲國家和中國建立貿易關系,但事實證明,「圍堵」這條路根本走不通,在美國不斷施加壓力之下,仍有24個歐洲國家不願被美國擺布,堅持和中國企業做生意。歐盟此前也發聲稱,「不應該被美國牽鼻子走」。

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企圖拉攏烏克蘭、波蘭合謀阻撓中歐班列,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中歐班列選擇繞行立陶宛,直接將其踢出經停點。

總而言之,現在的世界,合作才是主基調,中歐班列得以發展,不光是對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來說,都會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