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社會

不做「菇勇者」!野生毒蘑菇又雙叒叕「冒頭」,防雷秘訣戳這裏

2022-08-02社會

本文轉自:北青網

隨著氣溫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紛紛「冒頭」,每年夏季是誤采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發期,吃蘑菇中毒的新聞,每年都有不少。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野生蘑菇中毒癥狀

主要有胃腸中毒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呼吸與迴圈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其中,胃腸中毒型最為普遍。

一般蘑菇中毒潛伏期為15分鐘至41小時,90%中毒患者的潛伏期在6小時以內,平均值為2.8小時。

野生蘑菇中毒還會存在「假愈期」,患者在嘔吐、腹瀉等癥狀後,自我感覺已「康復」,但其實體內已出現嚴重的肝腎功能異常,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期,可能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最近網上比較火的見手青,屬牛肝菌,烹飪不當容易引起胃腸道反應、「小人國幻視癥」等。

遊戲超級瑪麗裏吃了蘑菇變大,創意可能就來源於吃了這種毒蘑菇後產生了自己變大的幻覺。

溫馨提示

【雲南常見毒菌(毒蘑菇)2022版】中,已經把見手青列入不采摘、不收購、不加工、不食用名單。

如何鑒別有毒野生蘑菇網上一直有流傳很多如何辨識出毒蘑菇的「秘訣」,其實都是坑。鑒別毒蘑菇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借助一定的儀器裝置。目前,還沒有簡易鑒別有毒野生蘑菇的科學方法。

常見誤區

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沒毒

部份顏色普通的野生蘑菇也是有毒的,如白毒傘,又叫致命鵝膏就是劇毒;

而雞油菌和一些顏色鮮艷的紅菇,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在陰暗潮濕處有毒,長在清潔處可食用

環境的清潔、骯臟與蘑菇的毒性無關。

有些毒蘑菇,如鵝膏菌就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中地。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和銀器、大蒜一起煮,變黑才有毒

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讓銀器變黑,也不會和大蒜煮了發黑。

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桿上有菌托和菌環

許多毒蘑菇並無此特征。

掰開蘑菇有乳汁,或變色的蘑菇有毒

有的毒蘑菇的確具有分泌物,或會受傷變色。

但一些可食用菌比如松乳菇、紅汁乳菇,掰開後也會流出乳汁,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會變成藍色。

生蛆或生蟲的蘑菇無毒

蟲子能吃的東西不代表人也能吃,許多劇毒的鵝膏菌成熟後同樣會生蛆、生蟲。

不小心誤食了毒蘑菇,怎麽辦?

01

立即就醫:

中毒後應立即到正規醫院救治或撥打120。一起食用過同樣蘑菇的人,無論是否發病,同樣需要立即到醫院檢查。

02

馬上催吐:

先服用大量溫鹽水,然後用手指(可以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不宜進行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03

最好拍照並攜帶剩余蘑菇樣本,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野生蘑菇中毒後,病情兇險,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藥。為預防野生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最好的防控就是「不采、不買、不食」。

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珍愛生命,遠離有毒野生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