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統一後的台灣,我個人的理解,對台灣的核心要求就是三樣:去號、易幟、駐軍。
就這6個字:去號、易幟、駐軍。

去號:台灣不再使用所謂的「中華民國國號」,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各級政府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的牌子。
同樣的,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名號,不能稱之為「總統」,稱呼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正如國台辦研究局局長仇開明局長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上所說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在中國這一國際法主體沒有發生變化情況下的政權更替。中華民國在1949年就已經亡了!1949年已經改朝換代了!台灣當局,充其量不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
中華民國滅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明確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只有一個、沒有兩個。
世界上不存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問題。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中國同18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主流共識。
易幟:全台各地降青天白日滿地紅,升五星紅旗。
易幟是最起碼的要求。歷史上,易幟也是中華民國推崇的做法。1929年,蔣介石力推「東北易幟」,中華民國在形式上基本實作了國家統一。
同樣的,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唱【義勇軍進行曲】。
駐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台灣地區,完全承擔台灣地區的防務,隸屬於東部戰區。
有強大的解放軍保衛,台灣更有安全感。

台灣軍隊全部撤銷,只保留部份裝備技術骨幹並尊重個人意願。今後一個時期,台灣青年將不再服兵役。台軍現有的武器裝備,可以自行轉賣給第三世界的軍隊,賺的相關軍費台灣自己用於改善民生。
在21日的新聞釋出會上,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台灣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
怎麽樣才能把台灣的財政收入全部用於改善民生呢?統一後,台灣軍隊撤編,解放軍進駐,這樣子,台灣地區目前一年4000多億新台幣的防務開支,將節省下來,用於改善民生。例如充實勞健保基金等。
這也進一步坐實了統一後,台軍撤編的猜想。

2022年9月21日,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研究局局長仇開明,發言人馬曉光、朱鳳蓮4人出席並答記者問
這就是去號、易幟、駐軍。
至於台灣的縣市長、鄉鎮長、村裏長,統一後,該叫什麽還是叫什麽,該怎麽選舉還是怎麽選舉。當然,字首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別行政區的縣市長。至於這個縣市下轄幾個局,誰是各局的局長,那是縣市長職權範圍內的事。市政建設也同樣。
當然,去號、易幟、駐軍是最核心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要求,例如台灣教科書的調整,「台獨」課綱必須廢除。相關「台獨」黨派、團體必須取締。等等。
以及,國台辦公布的「台獨」頑固分子,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要判刑。對的,判刑。
其他的,對於普通的台灣老百姓,你早上喝豆漿是鹹的還是甜的?你中午吃煲仔飯還是雞排?你晚上是喝白酒還是紅酒?誰管你這些?!
馬曉光:「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實行不同於祖國大陸的社會制度。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台灣同胞將在台灣真正當家作主。」這句話,我的理解就是:統一後,統派將在台灣當家做主。
「人進來、貨出去、台灣發大財」,這只有在統一後才能實作。
「人進來」,被民進黨當局這麽搞了幾年,大陸民眾的「台灣觀」變化明顯,這必然影響大陸民眾赴台旅遊、交流的意願。
美台勾連挑釁,台海兵兇戰危,誰還願意到台灣去?人都是趨利避害的,資本也同樣,台灣既然是危險之地,誰還願意去投資?
再挑釁,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再一次圍島軍演。天天有人拿著槍炮在你家門口晃,誰還願意去你家?解放軍如果再圍島軍演一兩次,台灣的外資就將全線潰逃。
而統一後,台灣完全可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統一後,大陸每年還會有大批次的遊客湧入,這是世界上最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到處買買買。旅遊業可以帶動交通、住宿、餐飲、服務、文創、農特產品等各行各業,讓台灣百業興旺。
「貨出去」,實踐已經證明,台灣離不開大陸市場。沒有大陸廣袤的市場,台灣的大量貨物就出不去。例如台灣的香蕉,近期價格崩盤,收購價最低僅2.6元新台幣(約0.58元人民幣),許多台灣果農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香蕉拿去餵豬。

這十年,兩岸的貿易金額翻了一番,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居高不下,台灣的「貨出去」,超過40%都是運至大陸。
都說「顧客是上帝」,很難想象,有民進黨當局這樣的一級政府,長時間、不間斷、連續挑釁「上帝」的,這是有多麽的愚蠢啊!
民進黨不倒!台灣不好!
「台獨」是絕路!統一是正道!
Copyright © 2023 www.aqiusha.com NO.1 華文世界
商務合作:xingwa#jasve.com(傳送郵件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