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瑞銀: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就要停止增長了!

2025-06-11科技

瑞銀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開展的第 21 次瑞銀證據實驗室智慧型手機調查中,覆蓋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調查結論如下:

智慧型手機購買意向走弱,美國市場尤為明顯

調查期間,美國關稅問題愈演愈烈,結果顯示智慧型手機購買意向有所減弱。未來 12 個月的購買意向為 36%,環比下降,同比持平(2024 年第四季度 / 2024 年第二季度分別為 39%/36%)。

理想換機周期持續延長至 31.1 個月(2024 年第四季度 / 2024 年第二季度分別為 29.7 個月 / 29.6 個月)。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美國未來 12 個月的購買意向大幅下降至 37%(2024 年第四季度 / 2024 年第二季度分別為 50%/44%)。

瑞銀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美國市場在關稅實施前已出現需求提前釋放的情況(連結),這反過來自然會導致未來 12 個月的購買意向下降。

考慮到這一點,盡管截至 4 月的年初至今銷量同比增長 3.2%,仍維持對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的保守預測:2025 年同比僅增長 1.0%,2026 年持平。買方的預期已趨於合理,許多智慧型手機供應鏈股票(而非原始裝置制造商股票)的估值已反映出接近零增長的預期。

關稅顯然正在影響全球智慧型手機買家的情緒

如果美國最終對進口智慧型手機征收關稅,無論是透過基本關稅 / 互惠關稅,還是與使用非美國原產半導體元件相關的 「232 條款」 關稅(連結),原始裝置制造商可能不得不提高價格。

如果他們這樣做,全球漲價可能更有可能分散影響,避免全球套利。因此,了解智慧型手機市場對此的反應必須超越美國市場。無論如何,關稅討論似乎已經影響了潛在智慧型手機買家的情緒。在表示未來 12 個月內不太可能購買智慧型手機的受訪者中,19% 的人提到擔心關稅對價格的影響是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積極的一面是,在表示未來 12 個月內可能購買智慧型手機的受訪者中,82% 的人表示,如果原始裝置制造商提高平均售價以抵消關稅對物料清單的影響,他們願意接受某種程度的漲價。

然而,在這些人中,62% 的人還表示,如果漲價振幅超出他們認為合理的範圍,他們會探索更便宜的選擇。17% 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漲價太陡峭,他們會完全推遲購買。

對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功能的興趣正在緩慢增長

盡管對智慧型手機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的興趣持續上升,但尚未引發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任何有意義變化。受訪者繼續表示,他們不太可能:

1)提前自己的計劃購買時間,或 2)為增量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支付額外費用。

智慧型手機上最吸引 iOS 使用者的人工智慧功能是照片 / 圖庫工具以及優先通知 / 訊息,而對於三星 Galaxy 使用者來說,吸引他們的是 AI 轉譯器 / 即時轉譯以及 Circle to Search 功能。中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對人工智慧功能的關註度仍然最高。

在當前估值下,瑞銀看好幾只與智慧型手機相關的股票

在智慧型手機供應鏈中,繼續看好日月光、博通、鴻海、英飛淩、長電科技、立訊精密、聯發科、美光科技、村田制作所、三星、SEMCO、SK 海麗仕和台積電(均為買入評級)。

對華虹半導體持謹慎態度(賣出評級),對 LG Display 持中性評級。

對蘋果和小米的評級為中性。

來看瑞銀這張表:

問:智慧型手機市場在 2025 年 / 2026 年有望實作增長嗎?

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關稅情況。我們預計,2025 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僅增長 1% ,2026 年同比持平。總體而言,瑞銀證據實驗室 2025 年第二季度智慧型手機調查顯示,未來 12 個月的購機意向環比下降,但同比相對平穩,環比走弱的情況主要源於美國市場的大幅下滑。鑒於美國 4 月的終端銷量表現強勁(年初至今也增長了 1.6% ),我們認為,這其中存在因關稅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需求提前釋放因素,這反過來可能會導致 2025 年下半年出現一定程度的淡季效應。調查還顯示,盡管在用裝置的機齡不斷增加,但理想換機周期仍在放緩(在美國市場表現尤為明顯 )。

問:我們應如何評估關稅對終端需求可能產生的影響?

智慧型手機面臨更高關稅的結果會對需求產生影響。我們認為,原始裝置制造商(OEMs)為抵消關稅帶來的平均售價(ASP)/ 利潤率壓力而實施的潛在漲價的範圍和振幅,將對決定智慧型手機需求起到關鍵作用。瑞銀證據實驗室 2025 年第二季度智慧型手機調查表明,雖然消費者接受溫和漲價的意願略高於預期,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仍對價格敏感。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我們有充分理由對 2025 年 / 2026 年的市場維持保守看法。

問: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上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 邊緣人工智慧有多大興趣?

興趣正逐漸提升,但由於目前尚處於智慧型手機推出生成式 / 邊緣人工智慧功能的初期階段,要得出確切結論還為時尚早。瑞銀證據實驗室 2025 年第二季度智慧型手機調查顯示,盡管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上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的興趣持續上升,但尚未引發消費者購買行為出現任何有意義的變化。受訪者仍表示,他們不太可能:1)提前原本的購機時間;2)為新增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額外付費。鑒於關稅可能導致漲價的情況逐漸顯現,我們認為僅靠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對拉動新增需求可能產生的影響有限 。

已反映在定價中的因素有哪些?

我們認為,投資者預計智慧型手機最多實作溫和增長,關稅擔憂有可能成為額外的拖累因素,且尚未將生成式人工智慧視為有意義的需求驅動力 。

瑞銀觀點

我們最新的調查顯示,未來 12 個月的購機意向正在減弱,智慧型手機的預期換機速度也在放緩。我們還認為,關稅擔憂以及為抵消部份關稅壓力而可能出現的漲價,也會對需求產生一定的負面拖累。因此,我們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維持保守看法,預計 2025 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1% ,2026 年同比持平。雖然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興趣看似呈現單向積極態勢,但我們認識到,目前仍處於套用初期,認為它尚無法將市場討論引向不同方向,現在斷言還為時尚早 。

調研依據

(1)我們最新調查顯示,未來 12 個月購機意向為 36%,環比下降,同比持平(2024 年第四季度 / 2024 年第二季度分別為 39%/36% )。理想換機周期持續延長至 31.1 個月(2024 年第四季度 / 2024 年第二季度分別為 29.7 個月 / 29.6 個月 )。總體而言,我們看到需求走弱的跡象,在美國市場表現尤為明顯。需註意,2025 年 4 月智慧型手機終端銷量(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年初至今同比增長 3.2% ,表現尚佳,可能是受部份需求提前釋放的推動。

(2)在表示未來 12 個月內可能購買智慧型手機的受訪者中,82% 的人表示,考慮到關稅因素,他們願意接受一定程度的漲價。然而,當被問及若漲價振幅過大時會如何做,62% 的人表示會選擇更便宜的替代機型,另有 17% 的人表示會完全推遲購機。

(3)對具備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智慧型手機的凈購買興趣持續上升,達 19%(2024 年第四季度 / 2024 年第二季度分別為 16%/13% )。不過,僅 34% 的受訪者表示,會因新增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功能而提前購機並額外付費,這表明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興趣尚未轉化為購買行為的顯著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