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劉強東每次回老家都發錢,祖宅卻被潑油漆,網友:升米恩,鬥米仇

2025-01-11科技

劉強東此次對鄉親們的饋贈,依舊遵循著以往的標準。那些年滿 60 歲的老人,每人都能穩穩接過一萬元現金,那一沓沓厚實的人民幣,攥在手中沈甸甸的,仿佛每一張都承載著劉強東源自心底、綿密厚重的敬意與關愛。與此同時,還有價值好幾千元的精美禮品相伴,從日常剛需的生活用品,到能滿足味蕾的各類美味食品,無一不是精挑細選,滿是心意。至於 60 歲以下的村民,雖說沒有現金入賬,但收到的禮品同樣價值不菲,足有數千之多,也足以讓大夥深深感受到劉強東那份毫不吝嗇的慷慨與溫情關懷。

回溯過往,這並非劉強東心血來潮的偶然善舉,他對家鄉的反哺,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溫暖溪流,源源不斷潤澤著這片故土。遙想 2015 年春節,劉強東攜嬌妻章澤天榮耀歸鄉,踏入宿遷老家的那一刻,整個村莊瞬間被點燃,沸騰得如同煮開的熱鍋。村民們潮水般湧向村口,一個個伸長脖子、踮起腳尖,眼神裏滿是熱切與期盼。劉強東夫婦笑意盈盈,被眾人簇擁在中間,親手給全村 650 余名 60 歲以上的老人遞上春節特別紅包,每個紅包都是鼓鼓囊囊的一萬元。老人們顫巍巍接過紅包,眼眶瞬間泛紅,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嘴裏不停念叨著感恩的話語,那場景,任誰看了都會心生觸動。

時間來到 2017 年,劉強東再度踏上這片熟悉的土地,還是那熟悉的配方,為村裏老人每人送上一萬元過年紅包。喜慶的氛圍籠罩著村莊,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那溫馨感人的畫面,深深地烙印在村民們的記憶深處,即便歲月流轉,依舊時常被人津津樂道。2018 年春節,他又一次踐行承諾,面對全村 800 多位 60 歲以上老人,再次遞上裝滿誠摯祝福的萬元紅包。每一次的慷慨發放,都宛如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一圈又一圈溫暖的漣漪,將劉強東對鄉親們的深情厚誼,傳遞到村子的角角落落。

到了 2024 年春節,劉強東雖因諸事纏身未能親自返鄉,但牽掛鄉親的心從未放下。他自掏腰包,精心為光明村村民籌備年貨。1300 多戶人家,戶戶都收到了暖乎乎的羽絨服,還有沈甸甸的堅果禮盒。那禮盒足有 20 斤重,一開啟,各類堅果琳瑯滿目,喜慶的對聯、甜蜜的糖果、醇厚的巧克力一股腦兒映入眼簾,滿是年味兒。當這些承載著心意的年貨被挨家挨戶送到村民家中時,村子裏瞬間被歡聲笑語填滿,幸福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寸空氣裏。光明村年年此時都能收獲劉強東的饋贈,惹得隔壁村村民艷羨不已,望向這邊的眼神裏,滿是藏不住的向往與期待。

劉強東這般不遺余力地回饋家鄉,絕非無根之萍,實則源於他靈魂深處對家鄉那份刻骨銘心的眷戀與感恩。想當年,劉強東憑借優異成績叩開重點大學的校門,這本該是全村歡慶的大喜事,可高昂的學費卻如同一座難以逾越的天塹,橫亙在他與夢想之間,讓一家人愁眉不展。就在這困窘時刻,全村鄉親們紛紛伸出援手,你五元、他十元,零零碎碎湊在一起,最終集齊了 500 元,還有 76 個飽含深情的茶葉蛋。這些看似微薄的幫助,於彼時的劉強東而言,卻似穿透陰霾的束束暖陽,賦予他無畏前行的力量,助他勇敢邁出闖蕩世界的第一步。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如同滾燙的烙鐵,深深地印刻在劉強東心底,也催生了他功成名就後回饋家鄉的篤定信念。

成名後的劉強東,用實打實的行動,淋漓盡致地詮釋了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的真諦。截至 2024 年底,他引領京東集團在宿遷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上,大刀闊斧地展開布局,累計投資 13 個計畫,投資額一舉突破 200 億元。這些計畫猶如繁星點點,散落於電子商務、智慧城市、物流倉儲、智慧產業等七大業務領域,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京東物流平行總部、京東雲小鎮、京東雲華東數據中心、京東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基地、京東(宿遷)物聯網智慧制造產業園等 26 個重點合作計畫,仿若一架架堅固橋梁,將宿遷與外面的廣闊世界緊密相連,強力推動當地經濟風馳電掣般發展。其中,京東(宿遷)物聯網智慧制造產業園計畫於 2018 年 1 月 19 日簽約落地,選址宿遷市宿豫區。這片占地達 1000 畝的園區,總投資約 10 億元,總建築面積約 100 萬平方米。放眼望去,現代化廠房鱗次櫛比,先進生產裝置日夜轟鳴,宛如一座活力滿滿的工業巨獸,為當地創造出海量就業機會,引得無數年輕人懷揣夢想返鄉就業,在家門口開啟人生新篇章。不僅如此,劉強東還斥資打造京東集團全球培訓基地,為宿遷源源不斷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專業精英,為家鄉永續發展註入強勁動力,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京東在宿遷的深耕與投入,恰似一股澎湃暖流,給當地經濟帶來諸多積極改變。就業崗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家庭借此過上富足生活;產業結構得以升級最佳化,宿遷在現代化發展大道上昂首闊步;財政收入穩步攀升,為城市建設築牢經濟根基;相關產業協同共進,產業鏈條愈發完整,經濟多元化格局初現雛形;城市知名度與日俱增,宿遷開始在全國乃至世界舞台嶄露頭角;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道路愈發寬闊平坦,水電供應愈發穩定可靠;人才匯聚、創新氛圍濃厚,整座城市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然而,人生之路從不乏波折,劉強東的善舉也未能一路順遂。2016 年,一則劉強東套現 600 多億的傳聞甚囂塵上,瞬間在社會輿論場掀起驚濤駭浪。部份心懷叵測之人惡意揣測,篤定他會步某些富豪後塵,在國內賺得盆滿缽滿後,轉身奔赴國外享受奢華生活。禍不單行,就在這一年,劉強東老家的祖宅遭遇了令人痛心疾首的糟心事 —— 被人潑了油漆。那刺目的油漆,在祖宅墻壁上肆意橫流,仿若一道道猙獰的傷疤,刺痛著眾人的心。而村裏那些曾受劉強東恩惠的人,此刻卻出奇地沈默。明明知曉此事,卻都三緘其口,仿若這事從未發生,既無人站出來譴責這般惡劣行徑,也沒人去探尋真相,時至今日,究竟是誰下此黑手,依舊是個未解之謎。劉強東得知後,只是默默選擇了沈默,未大張旗鼓追查,一切就像被按下靜音鍵,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似乎這件事從未攪擾過他的心緒。隨著時光悄然流逝,大夥漸漸以為劉強東已然放下此事,這事也就慢慢被歲月塵封,消散在茫茫長河之中。只是,真能如此輕易釋懷嗎?一個村子,本就親如一家,村裏發生這般大事,又怎會無人知曉?人心復雜難測,個中緣由,實在令人玩味。

打這之後,劉強東回老家的頻次明顯減少。以往過年時,他總會風塵仆仆趕回故鄉,與鄉親們熱情互動,親手將紅包、禮品遞到大夥手中,那暖烘烘的場景,讓每個村民都真切感受到他的赤誠與熱忱。可如今,即便逢年過節這般重要時刻,大多也只是委托助理代勞。相較以往的高調行事,如今的他低調許多,這般轉變背後,想必藏著諸多無奈與心酸。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古語宛如一把尖銳利刃,直直刺向人心,也將人性的復雜暴露無遺。曾聽聞這麽一則小故事,街邊有個乞丐每日乞討,一位心地善良的老板每日上班路過,都會心生憐憫,掏出十塊錢遞過去。第一天,乞丐接過錢,眼中滿是感激;第二天,同樣的場景重現,乞丐依舊感恩;日復一日,乞丐漸漸習以為常,每日定點等待老板投餵。可有一天,老板妻子突患重病,手頭吃緊,只給了乞丐五塊錢。誰能想到,乞丐竟瞬間變臉,滿臉怒容地質問老板:「你平常都給十塊,今天為啥只給五塊?」 老板無奈解釋:「我老婆生病,錢拿去治病了,只能給你這點。」 乞丐卻不依不饒,惡狠狠地懟道:「你憑啥拿我的錢給你老婆治病?」 那一刻,老板的心仿若被重錘猛擊,自己的善意施舍,在乞丐眼中竟成了天經地義,一次的減少,便換來惡語相向,淪為仇人。這簡單故事,卻將人性弱點剖析得入木三分。現實裏,有些人把他人付出視作理所當然,不懂感恩,一旦訴求未被滿足,便心生怨恨,甚至恩將仇報。

劉強東這些年為老家鄉親付出的實在太多太多。累計發放的現金與禮品價值超 2000 多萬,在老家的投資更是高達數百億。他為家鄉創造海量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蓬勃發展,讓光明村乃至整個宿遷都歷經天翻地覆的蛻變。在他心底,這不過是對當年鄉親恩情的誠摯報酬,是對家鄉深沈眷戀的外化體現。只是,又有幾人能真正體悟他的良苦用心,對這份恩惠心懷感恩呢?人性復雜微妙,嫌貧愛富、嫉妒怨恨這類心理,時常在一些人心中作祟。他們只瞧見別人表面風光,卻無視背後拼搏艱辛,見不得他人過得比自己好,一旦如此,莫名嫉妒與怨恨便湧上心頭。好似一束光照進黑暗,這本是希望曙光,在部份人眼中,卻成了打破平衡的 「罪魁禍首」。

但我們不能因少數人的不當行徑,就否定大多數人的善良與感恩。光明村裏,依舊有大批村民對劉強東滿心感激,珍視他的饋贈,也為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倍感自豪。劉強東呢,即便遭遇這般挫折,回饋家鄉、回饋社會的腳步從未停歇。他用行動彰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也讓我們目睹人性中溫暖美好的一面。盼望著,在往後的日子裏,大夥能多些理解包容、感恩之心,少些嫉妒怨恨,讓這世界愈發溫暖宜人。也期待劉強東能在報酬家鄉、回饋社會的路途上篤定前行,續寫更多滿是正能量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