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同樣是衣錦還鄉,劉強東和曹德旺做法為何大不相同?

2025-01-11科技

這幾天要問誰的風頭最盛,非京東掌門劉強東莫屬了。

大強子一封拜年信,不僅是讓光明村的人轟動了,更是讓所有網上吃瓜的路人驚訝了:

首先是每個村民都能領到價值幾千元的年貨物品。

其次60歲以上老人每人有10000元紅包,而當年劉強東的小學老師還能領10萬紅包。

有人統計,一千多戶光明村的村民加起來,能領到的年貨價值總共在三千多萬!

在發紅包的當天,在紅包被一車一車的運到光明村的路上,就已經引得大家連連註目,更有人開玩笑的說「這都能聞得到錢味兒」了!

如果說關於「什麽是最好的獎勵」一直沒有定論,那麽劉強東就用行動告訴了所有人,錢就是最實在的獎勵!

領到了紅包的人,臉上露出的從內而外的笑容是不會騙人的。

不管是年輕還是年長,不管是活潑還是穩重,每一個領到了紅包的人,都像個孩子一樣喜形於色。

當有人好奇又羨慕地打量自己時,他們就會像孩子一樣把紅包拿出來,仿佛在說「快看,這是我們家大強子給我的拜年紅包!」

這樣的善舉,也是為劉強東賺足了口碑,大家紛紛表示「這事兒做得太仗義了」。

除了羨慕以外,更多的是看到現實「以恩報恩,以德報德」的欣慰!

大強子讓我們看到善良的人終究會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報酬。

看慣了爾虞我詐,看透了人走茶涼,這樣一出「善有善報」的戲,就像爽文一樣,村民們當年越是不求報酬,現在越是能得到湧泉之報,讓我們看得太過癮了!

這時候也有人提出了一個疑問:

顯然這樣的宣傳效果早已超過了劉強東的投入,可為什麽其他的企業家不來效仿呢?

對於他們來說,和劉強東一樣回饋自己的鄉親父老,應該也是一筆既能賺名聲,又可以為自己企業宣傳的好機會呀!

有一句俗話,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過得好。

有的人就是恨人有笑人無,並不是所有的村民都像光明村一樣淳樸善良。

有的人你給的越多,他反倒越貪婪。

這樣的人不需要很多,只要有幾個,就能把一場善意的報酬弄得變了味。

也許曹德旺的經歷能夠給大家一些回答:

比如曹德旺,同樣是草根出身,最後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成為了許多人的偶像。

可是當年曹德旺並沒有遇到像劉強東老家一樣的村民,他身邊的人整天以欺負他為樂。

之後更是將他趕出了村子,還讓他再也不要回來了。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所以發家之後的曹德旺,選擇每年都給家鄉固定的50萬,但是卻不是分給村民,而是用於教育和修路,極少用於個人。

當他發家後,村民們曾想過道歉,可曹德旺卻說「我要謝謝你們才對,如果不是你們一拳一拳送我出了村子,可能我也沒有這麽快能有現在的出息。」

明明是反話,但也怪不得誰。

曹德旺也並非吝嗇,而是更願意將錢花在更需要他幫助的人身上。

雖然沒有給自己家鄉的村民發紅包,但是他卻一直熱衷於投身公益慈善事業,至今捐款已經超過了百億。

對於這樣的曹德旺,大家也不能苛責他什麽。

畢竟當年村民並沒有給他像劉強東一樣的待遇,所以也無法要求他給出劉強東一樣的報酬。

但是很遺憾,如果說劉強東的成長之路是村民們用76個雞蛋鋪出來的話,那曹德旺的成長之路更像是被閑言碎語與委屈鋪就而成的。

也許他也會羨慕劉強東,在還是大強子的那個年齡,可以享受到來自村民們的關愛。

不管怎麽樣,只要是問心無愧,就都值得大家的認可。

同樣是衣錦還鄉,兩人的心情卻可以說是大相徑庭,但不變的都是希望家鄉越來越好的善心。

對此,大家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