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召開2025年智慧財產權交流會。會上,武漢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金橋透露,該院將聯合武漢的生態企業,依托光谷人工智慧產業園打造一個「武漢人工智慧大模型的機器人聚集區」。預計今年7-8月份將在光谷建成一個機器人訓練場。

東湖高新區召開2025年智慧財產權交流會。圖/九派新聞記者 王晶
本次交流會由東湖高新區智慧財產權局主辦。現場70余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代表參會。在專家和代表交流環節,6位專家以及東湖高新區科創局、區金融局相關負責人圍繞人工智慧、芯片、光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產業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金融等工作展開討論,大家進一步總結經驗並研究討論了2025年智慧財產權重點工作,表示要將智慧財產權工作切實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助力最佳化區域營商環境。
武漢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紫東太初」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橋介紹,近幾年人工智慧發展特別快,有很多是開源,這些新技術、新解決方案在實際場景套用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變得非常重要。「人工智慧的智慧財產權更需要加強軟體程式碼和模型的保護。」王金橋認為,提前去申請專利和著作權的保護,可保證自己的技術和程式碼不會被濫用。同時,申請智慧財產權時,需要知道該項創新是不是別人已經發明過了,在該領域別人做了哪些智慧財產權布局,比如在人工智慧大模型、語言大模型和多模態大模型等方面。人工智慧可以變成智慧財產權的重要助手——自動輔助校驗、查重。
王金橋表示,在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申請智慧財產權同樣需要快。建議開通申辦加速通道,要和產業結合,要有永續性的智慧財產權布局,要有申報助手。預計今年6至7月份,該院開發的紫東太初智慧財產權助手即將上線服務。
近日,武漢市召開兩場新聞釋出會,公布了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的若幹政策和行動方案,說明武漢正在著力發展人工智慧產業。談到未來的規劃,王金橋表示,武漢人工智慧研究院一直深度參與武漢市的人工智慧+場景的重要布局,比如機器人、汽車、醫療、高品質數據集,AI+科學,還有一些人工智慧的關鍵元器件等前沿方向。該院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慧大模型。「我們在這個方向上相當於科學研究的大模型,現在AI是一個重要方向,我們不只是要理解,還要做復雜的推理和預測。」他稱。
王金橋受訪時稱,該院將聯合武漢的生態企業,依托光谷人工智慧產業園打造「武漢人工智慧大模型機器人聚集區」。預計今年7至8月份會打造一個機器人訓練場,機器人可以用到各種各樣的場景,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機器人在訓練場經過訓練,會使其具有通用的能力、專業技能和他自身的特色。「現在的機器人大部份都是在做身體的控制,缺乏大小腦的協同,而我們大模型和具身智慧的結合會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今年主攻的三個方向。」
會上,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財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全市智慧財產權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全年全市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43件,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5.41件。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結案專利侵權糾紛772件,查辦智慧財產權類行政處罰案件573件。武漢市將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不斷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能力水平,紮實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區和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工作。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東湖高新區智慧財產權主要指標保持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智慧財產權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在智慧財產權各級評選考核斬獲頗豐;國家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示範區、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高品質集聚發展示範區以及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成效顯著。下一步,東湖高新區將致力於提高智慧財產權創造品質、保護效果、運用效益、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為世界光谷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九派新聞記者 王晶 通訊員 周麒 周子馨 陳夢 曾憲雯
【來源:九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