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月10日宣布,在鄂爾多斯盆地涇川地區發現特大型鈾礦,這將形成中國找鈾新局面,大幅增加鈾資源量,提升鈾資源安全保障程度。
主要成分為重鈾酸銨的「黃餅」。(新華社照片)
鈾,自然界能夠找到的最重原生元素。鈾是核能發電的主要燃料,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核醫學以及農業輻照育種、食品工業保鮮、自動控制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是全球首次在風成砂巖分布區發現特大型鈾礦。砂巖型鈾礦是最重要的一種鈾礦型別,經濟環保、礦床規模大、易開采。以往認為,風成體系砂巖不能形成大型礦床。
中國地質調查局鈾礦首席科學家金若時說,此次改變了原有找礦思路,透過對以往煤炭、石油原始資料進行研究,重新開發盤活「沈睡」的資料。
鈾礦物—鈣鈾雲母。(新華社照片)
發現鈾礦有多難?挖呀挖呀挖……
2017年鉆探,4個靶區都打到優質工業礦體,有的達30公尺厚,有的達10公尺厚。同時突破航飛、填圖、剖面測量、異常檢查、圈定靶區傳統工作方法,利用鉆孔測井資料直接發現地下異常,開鉆驗證工業礦體。
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石油長慶油田、中國核工業地質局等單位合作,技術雄厚、資金充足,成功探獲世界上最大的風成砂巖型鈾礦。
「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投入商運。(新華社照片)
目前,涇川鈾礦周邊還有大量鉆孔待篩選,可望擴大靶區和資源量。中國很多盆地下面有石油、煤炭,同型別地區可能選出更多大型、特大型鈾礦,中國鈾礦資源量將大振幅提高。
風沙穿過記憶,中國人「貧鈾」史已然成為過去,新的「鈾」故事剛剛開啟。(新華社)
編輯: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