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為一種新型資訊基礎設施,未來會像水電、燃氣一樣普及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都能做什麽呢?跟著記者去算力大會現場感受一下吧。
透過算網大腦,我們可以像在電商平台購物一樣使用算力服務。當一個江蘇蘇州的使用者,發起一個視訊渲染的需求,算網大腦只用了不到一分鐘就為他找到了合適的算力資源並開通了服務。
在現場,記者看到,由於使用者在排程需求上選擇了成本優先,算網大腦就自動排程了位於貴陽的低成本算力來完成渲染任務;實作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高效利用。
中國移動算網大腦聯合攻關技術總師 孫少陵: 我們這個算網大腦目前已經累計實作了超過億次的業務排程,同時也打造了全新的算網入口,這個新入口對訂單的分流比已經超過20%。
現在您看到的是AI中醫,它跟傳統中醫一樣,也是采用「望聞問切」的診療方式。經過幾分鐘的把脈和臉部、舌苔掃描,一份詳細的診斷報告和中藥方劑就發到了記者手機上。
技術人員 陳雪皎: 用的是三部九候的脈象。傳統的老中醫三根手指把脈,我們用的是三根柔性傳感器,壓電薄膜技術,把最精準的脈象資訊、舌象資訊采集下來進行計算。
這個叫元蘿蔔呆萌的小機器人正伸著「胳膊」,跟觀眾進行人機象棋大戰。它能夠結合靈活的機械臂,提供自動對弈、培訓考級服務,解決父母沒時間輔導陪練的難題。
智慧算力增速超65% 需平台整合模型演算法
最新報告還顯示,2023年全球算力基礎設施增長了40%,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智慧算力。而中國智慧算力的增速已經超過65%。記者在大會現場,也明顯感受到智慧算力正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
工業和資訊化部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將面向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制定發展規劃,建設一批智算中心。據了解,當前智慧算力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解決多種芯片同時協作以及不同大模型之間的同步。
浪潮雲海首席科學家 張東: 對於企業來講,選擇模型和演算法的過程,或者說把更多的芯片和模型演算法放在一個平台裏面有很多困難。我們開發平台就可以更好地來幫助使用者整合這些芯片,並且整合這些模型和演算法。
智慧算力需要大量的數據,除了強大的計算和網路傳送能力以外,也需要專門的AI儲存技術和裝置。
華為公司副總裁 周躍峰: AI儲存的主要特點就是傳輸的效能非常好,可以達到700GB每秒,尤其是在大模型訓練過程當中,透過我們AI儲存的高傳輸頻寬,可以讓數據快速傳輸到GPU不等待,讓整個集群更加的高效省電。
專家指出,未來智慧算力的發展將趨向於規模化、平台化和綠色化。中國算力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節能降耗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中國已建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46個,超過140個算力中心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
(總台記者 孫薊濰 河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