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培 圖/ai
直播平台上,主播人氣動輒上千萬;選購商品時,全是好評……數位時代,流量似乎成了衡量價值的主要指標。但近期上海警方全鏈條搗毀一個有償組織網路寫手,撰寫、釋出不實帖文的「網路水軍」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涉案金額達200余萬元。新聞頁面下方的高贊留言「全是托,現在買東西都直接看差評」何其諷刺。
這樣的流量,真的有價值嗎?僱用網路水軍,營造口碑,以次充好誘導消費。這種短視的追求,雖能換取一時利益,卻是在不斷消耗公眾的信任。當流量成為唯一追求,品質便岌岌可危。長此以往,必然「翻車」。更惡劣的是,這類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嚴重損害了網路信任的基礎,終將受到應有的打擊。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已明確將重點整治低俗不良行銷、網路水軍等同城版塊多發易發問題。
互聯網經濟歸根結底是以現實為基礎。商家與平台把消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才是「長紅」的關鍵。唯有堅持誠信經營,完善自身管理,配合監管行動,才能從根本上凈化網路空間,真正實作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份文章是網路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