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七牛雲赴港IPO:裁員40%也未能挽救連虧局面,第三方獨立雲服務商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2024-10-02科技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趙奕 上海報道

近日,中國最早音視訊雲服務平台之一的七牛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七牛雲」)透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即將正式登陸港股市場。

中國雲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在近年來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雲服務廠商之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內卷」加劇。在此背景下,盡管七牛雲縮減了近40%的員工,但依舊未能改變連年虧損過億元的局面。如何在巨頭的擠壓下生存,成為七牛雲不可回避的問題。

「目前中國雲服務廠商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不僅體現在市場份額的爭奪上,還體現在技術創新、服務品質、生態構建等多個方面。」中國通訊工業協會數位經濟平台分會副會長、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科技倫理工作群組成員高澤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在雲服務市場中,客戶對服務品質和價格都非常敏感。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在品牌知名度、服務品質和客戶資源等方面往往難以與大型雲服務廠商抗衡,因此客戶獲取和留存難度較大。

三年虧超7億元

公開資訊顯示,七牛雲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雲端運算及數據服務提供商,其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MPaaS(音視訊平台即服務)產品以及APaaS(套用平台即服務)解決方案兩大板塊。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按2023年收入計算,七牛雲是中國第三大音視訊PaaS服務商,市場份額為5.8%,按2023年ApaaS所得收入計算,七牛雲是中國第二大音視訊APaaS服務商,市場份額為14.1%。

在一級市場,七牛雲曾備受資本的追捧,經緯創投、啟明創投、CBC資本、淘寶中國、雲鋒基金、張江高科等知名投資機構先後押註。其中,淘寶中國更是透過E輪融資成為七牛雲的前五大股東之一,持股比例為17.69%。不過,自2021年7月以來,七牛雲的融資便陷入停滯,未再有新的投資者入局。

值得註意的是,淘寶中國背後,阿裏巴巴旗下的阿裏雲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雲服務商之一。

招股書顯示,七牛雲向阿裏雲提供PaaS解決方案服務,包括APaaS及MPaaS,同時也從阿裏雲采購雲服務及電子裝置。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向阿裏雲銷售金額分別為3090.1萬元、1063萬元和42.1萬元;同期,從阿裏雲采購的交易金額分別為3.74億元、1.36億元和3739.8萬元。

招股書顯示,為了降低供應商集中所帶來的營運風險,七牛雲從2022年開始不再直接向阿裏雲采購服務及產品,而是從市場上向其他供應商購買阿裏雲所提供的類似服務及產品。

七牛雲表示,其與阿裏雲自2017年起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多年來對彼此的運作、品質控制及具體要求相互了解。阿裏雲有能力以可靠方式向其提供產品及服務,且條款不遜於市場上其他供應商,這將確保公司業務運作順利。因此預期未來將繼續購買阿裏雲提供的產品及服務。

財務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71億元、11.47億元和13.34億元,在2021年公司創下營收高峰之後,此後兩年均未能實作突破。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2.13億元和-3.24億元,3年累計虧損7.57億元,且虧損規模有擴大趨勢。

值得註意的是,七牛雲的虧損並非個案,已經上市的青雲科技、金山雲和UCloud,也同樣面臨盈利艱難的困境。

「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普遍處於常年虧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使得利潤空間被壓縮,同時還需要承擔技術研發、市場行銷等高成本。」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往往缺乏像大企業那樣的品牌影響力和使用者基礎,難以在短時間內實作盈利。

持續虧損的七牛雲近年來一直在縮減成本。其整體銷售成本已從2021年的11.8億元減少至2023年的10.54億元。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的員工人數從631人減少了241人至390人,也就是說,近兩年七牛雲裁掉了近40%的員工。

除持續虧損外,七牛雲在核心業務上,也出現了增長乏力的跡象。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MPaaS實作收入分別為13.7億元、8.75億元和9.75億元,其中2022年收入同比下滑36%;同期,這項業務的占比分別為93.1%、76.3%和73.1%,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客戶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七牛雲MPaaS客戶平均貢獻的收入從2021年的1.99萬元驟降至2023年的1.06萬元,幾乎腰斬。同時,MPaaS業務的客戶保留率也從2021年的72.1%下滑至2023年的67.6%,兩年下降4.5個百分點。

雲端運算市場「內卷」加劇

在當下的雲端運算市場,以阿裏、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已形成「割據」之勢。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雲基礎設施服務支出達到94億美元,同比增長8%。阿裏雲、華為雲和騰訊雲繼續主導市場,共占71%的市場份額。其中,阿裏雲以36%的份額大幅領先,華為雲市場份占19%。

「中國雲服務市場中第一梯隊占據較大份額,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大型企業擁有更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使用者基礎,同時也有更多的資源投入雲服務市場。」鄭磊表示。

鄭磊認為,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由於資金、技術、品牌等方面的限制,難以與這些大型企業相抗衡。但是,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和機遇,比如在特定領域、特定行業中提供更專業的雲服務。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給SaaS和MaaS開啟了更大的垂直套用空間,第三方雲服務可以避開公有雲領域的重投資,專攻各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套用和服務,在特定的商業套用場景打出一片天地。

高澤龍也表示,隨著阿裏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巨頭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它們對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確實產生了一定的擠壓效應,主要體現在客戶資源、市場份額和技術創新等方面。

「但這並不意味著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沒有生存空間。透過差異化競爭、聚焦特定行業或領域、加強技術創新和服務品質提升,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仍然可以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空間。」高澤龍說。

近年來,雲端運算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2023年,阿裏雲率先打出了最高降幅達50%的「第一槍」,隨之,雲廠商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價格戰」。騰訊雲緊隨其後,宣布部份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移動雲也隨之宣布,部份產品線最高降幅達60%。

2024年2月,阿裏雲再次宣布,中國區全線產品降價,部份產品價格最高降幅達55%。京東雲也不甘示弱,隨即便宣布開啟比價活動。京東雲在官方聲明中表示:「隨便降,比到底!我們繼續全網比價!擊穿低價!再低10%!」

「價格戰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雲服務市場的普及和發展,但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高澤龍表示,由於資金實力和技術實力相對較弱,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往往難以承受長期的降價壓力。這可能導致它們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在競爭之下,AI的發展推動了雲服務進入新的階段。Canalys分析師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競爭,頭部的雲廠商已經意識到,僅透過降價無法持續推動客戶支出的增長,還需要提升其服務的競爭力。他們現在正將重點轉向在合作夥伴生態系內的創新與合作,作為差異化戰略,旨在吸引和留住客戶。雲廠商正在積極與渠道合作夥伴合作,為特定行業需求開發客製的AI解決方案。」

國際數據公司IDC釋出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126.1億元人民幣,相比2022年增長了58.2%。大模型一方面驅動了生成式AI套用的探索創新,另一方面也帶動了傳統AI套用的落地。

在高澤龍看來,隨著人工智慧和大模型的逐漸落地套用,雲服務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一方面,AI和大模型為雲服務提供了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和更豐富的套用場景;另一方面,它們也要求雲服務提供商具備更高的技術實力和更強的服務能力。未來,能夠提供高效能計算、大規模數據儲存、智慧化分析和套用創新等能力的雲服務提供商將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目前,領先的雲廠商正專註於將AI與雲端運算深度整合。今年7月,阿裏雲推出了AI助手「曉穎」,為使用者提供了強大的知識庫和決策支持功能,實作了任務的自動化學習與執行。數據顯示,阿裏雲AI產品的付費使用者數量已創歷史新高,季度增長率更是高達200%。今年6月,華為雲也釋出了最新版本的AI大模型——盤古5.0,透過提供多樣化的參數配置,靈活滿足客戶的各種訓練需求。

七牛雲也開始布局AI技術對音視訊的推動產生的新需求。七牛雲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隨著AI、AIGC、VR/AR等新興技術逐漸被使用,音視訊作為重要媒介,必將助力新興技術雲落地。2023年以來,音視訊APaaS行業已經開始探索使用AIGC。服務提供商已經開始將AIGC技術融入其音視訊APaaS產品,以增強其產品功能和效率。

在打造AIGC能力方面,七牛雲計劃加大投入3D內容生成平台,進一步提高平台的易用性和內容生成效率。同時計劃在3D創作和渲染方面更多地采用AI技術。七牛雲表示,為了加入AIGC技術,公司仍需投入研發,預期研發費用可能繼續增加。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大模型時代,雲服務商需要具備更強的計算能力、儲存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以滿足大規模數據處理和智慧套用的需求。此外,雲服務商還需要加強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融合,提供更加豐富、智慧的雲服務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可以透過與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的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獨立第三方雲服務商還可以關註細分市場和垂直領域,為特定行業和企業提供客製化的雲服務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