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8日下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十八號乘組與記者見面會。這是神舟十八號乘組返回60余天後,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
見面會上,「80後」乘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名航天員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就駐留空間站階段和返回後的相關情況答記者問。
作為首位太空駐留累計突破一年的中國航天員,葉光富已經兩次執行空間站任務,且在這次任務中擔任指令長。他將重返太空家園的感受總結為「三個變化」:「從探訪到回家,感覺更溫馨,內心更踏實」「從一艙到三艙,環境更舒適,任務更復雜」「從03到指令長,角色有轉變,責任更艱巨」。
葉光富兩次在軌駐留時長375天,乘組在軌駐留192天,分別重新整理了單人和乘組在軌駐留時間最長紀錄。如何在長期密閉環境下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葉光富分享了經驗,「要持續保持好高效的工作狀態需要良好的時間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飽滿而又持續的任務熱情。」
航天員李聰在首次飛行前就羅列了願望清單:期待著從隊友手中接過接力棒,期待著精準操作好每一項任務,期待著在建設中國空間站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期待著從太空看地球的視角到底有多美,期待著在空間站上「出趟門」,期待看到小魚在太空裏遊泳的樣子…… 「隨著火箭的點火升空,我所有的期待都一一變成了現實;半年的太空之旅,我每時每刻都享受著期待。」回顧太空生活,李聰的心裏充溢著幸福。
乘組經歷了兩次「太空會師」。第一次是和神舟十七號乘組「會師」,「70後」「80後」航天員在「天宮」團聚;第二次是與神舟十九號乘組 「會師」,「70後」「80後」「90後」航天員齊聚「天宮」,生動詮釋了中國航天事業是一場代代傳承的接力賽。李聰深有感觸地說,「與神十七乘組會師,是接過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棒,更多的感受是如何跑好這一棒,是責任和期待;與神十九乘組會師,是準備交出接力棒,更多的感受是如何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太空生活,更快進入工作狀態,是期望和不舍。」
在軌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神舟十八號乘組最難忘的時刻。「祖國送我去飛行,自當赤膽忠心報國恩。」首次執行任務的航天員李廣蘇很動容,「能在空間站裏為祖國母親慶生,我們感到很自豪。75年一路走來,是一代代中國人的不懈奮鬥開創了這個偉大的新時代。作為一名航天員能夠親歷國家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我們是幸運的。」
本次任務期間,神舟十八號乘組開展了數十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行了2次航天員出艙活動和支持開展了數次貨物出艙。乘組三人不約而同地用「絲滑」來評價這次任務表現。葉光富說:「我們天地一體,乘組一心,絲滑愉快地完成了為期半年多的太空出差任務,也共同創造了一段精彩而難忘的飛天歷程。」
神舟十八號乘組返回後相繼完成隔離恢復、療養恢復階段各項工作,已全面轉入恢復觀察階段。目前,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科研保障團隊的精心守護和照料下,神舟十八號乘組身心狀態良好,各項醫學檢查結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運動心肺功能基本恢復到飛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復期各項工作、進行恢復健康評估總結後,3名航天員將轉入正常訓練工作。
來源 | 中國載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