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四川大學 張興棟教授被人民日報主辦的【環球人物】雜誌遴選為「2024年度人物 新質生產力引領者」,並在【環球人物】2024年第24期以【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頂天立地」】為題作了特別報道。
張興棟,中國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家,四川大學國家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開辟了骨誘導生物材料的研究領域,對促進中國生物活性人工骨和植入體跨入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提出的「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被列入「21世紀生物材料定義」,是該領域首次擁有「中國定義」。
2024年3月,「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為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這一年,來自不同領域的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和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們一同向「新」發力。據此,【環球人物】雜誌鄭重推出「新質生產力引領者」為2024年度人物。
9月16日,張興棟教授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和愛思唯爾出版社聯合釋出2024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中入選生物醫學工程「終身科學影響力」及「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兩個榜單。
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主管主辦的【學習時報】,是以各級黨政幹部和廣大知識分子為主要物件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黨唯一專門講學習的報紙。日前,其「科技前沿」欄目,以【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的生命價值】為題,專題報道張興棟院士團隊相關工作。
巴山蜀地,人傑地靈;錦江黌門,弦歌鏗鏘。自18歲踏入四川大學這片教育沃土,加入物理系固體物理專業的那一刻起,張興棟便在錦江潺潺與望江樓巍峨的見證下,與川大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了六十八年的風雨兼程。
在這片摯愛的土地上, 他親手繪制、設計並見證了三座科研大廈的拔地而起,組建了多個研究中心及學院。 從1978年四川大學超硬材料實驗室落成到2020年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正式成立,在構築四川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這一創新高地的宏偉藍圖,張興棟以非凡的前瞻性和深邃的戰略眼光,精心擘畫頂層設計,穩紮穩打地鋪設每一塊基石。
近七十年的光陰流轉間,他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毫無保留地傾註於科學探索與教書育人的偉大事業中,為中國生物材料科學領域持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傑出人才,他的學術成就和精神風貌,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世界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蜀地的一顆教育明珠,眾多英才出自川大、匯聚川大,21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這片沃土上科研教學。他們中榮獲第十八屆華羅庚數學獎的 李安民 院士,為中國數學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攻克了塑膠加工領域多個世界難題,為中國高分子材料學科和行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 王琪 院士;有攻堅20余年,實作可吸收手術縫合線原材料國產化的 王玉忠 院士……
川大學術科研的璀璨絢麗,給予一代又一代的師生無窮的力量和無限的希望。未來, 四川大學 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努力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學術生態環境,激發每一位川大人在這片理想的讀書治學之地,發揮出潛能與創造力。
關註「四川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部份素材來源:四川大學官網/官微、川大人事人才官微、四川省科技協同創新促進會官微、四川醫學科教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