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高祥 劉方
「你們也是回來領年貨的嗎?」
1月9日,潮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江蘇北部的宿遷市,剛坐上出租車,司機師傅看著目的地「光明村」忍不住地問道。
近幾日,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給家鄉光明村送年貨和紅包的新聞引發不少關註,據了解此次劉強東給村民們送來的現金和年貨預估價值已經遠超3000萬。身為宿遷人的網約車司機黃師傅更是每天都能聽到身邊的人聊起此事,「不是光明村的我們,真是羨慕啊!」
熱鬧非凡的光明村
從宿遷高鐵站驅車近一個小時,記者來到位於宿豫區的光明村。
這是一座很典型但又有些不一樣的村莊,坐落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村子不大,白墻黑瓦的新農村小樓房整齊劃一,頗顯氣派。那些光明村老人記憶中的低矮破舊的平房早已消失不見,周邊幾個小村子也合並到了一起,全村現在已經總共有1500來戶人家。
光明村。潮新聞記者 劉方 攝
冬日的這裏,白天氣溫已經低到四五攝氏度,早上村莊周圍田地裏的麥苗下了一層厚厚的白霜,麥田邊的水溝也結起了冰。但村民們似乎顧不上這些,從家裏騎著三輪車開到村口拉年貨的隊伍排了幾百米長。
1月9日,記者看到年貨領取現場很是熱鬧,像在趕一個北方的大集,冰櫃、電飯煲、零食等各種物品不斷地搬到村民的車上,再被興高采烈地拉回家。光明村的夏先生,今年已經60多歲了,昨天領了1萬元現金紅包,今天跟孩子一起來拉年貨。(此前采訪)
記者了解到,劉強東給村裏60歲以上的老人,還發了每人1萬元的現金紅包;給他當年就讀小學時的老師,每人發了10萬元現金紅包。「心情很激動,每年這個時候大強子都給我們發那麽多年貨和紅包,大家心裏都很高興,今年又能過個好年了。」夏先生說。
光明村這幾天熱鬧又喜慶,不少周邊的村民也過來圍觀,自媒體從業者則架起裝置從早到晚的直播。年貨發放的場地就在劉強東老家房前的空地上,成箱的年貨堆起好高,村民們自發當起誌願者維持秩序。
領取年貨的村民。潮新聞記者 朱高祥 攝
「現在光明村從居住環境到村民生活都可以說是越來越好了,之前周邊的幾個村子現在都合進來了,村子面積擴大了3倍,60歲以上老人也多了1倍多。不少從其他村子並進來的老人,今年也都收到了大強子送的紅包。」村支書稱。
這是屬於光明村特有的傳統與期待,也是每一年最熱鬧的時候。
村民印象中的劉強東
今年66歲的張顯鵬這幾天很是忙碌,回村子領紅包年貨,還會時不時被媒體抓住采訪。(此前采訪)
他是劉強東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老師,說是老師,其實也就教了劉強東3個月的數學。「當時因為有老師生病請假,在教5年級的我就被臨時安排教授二年級,雖然只教了很短的時間,但劉強東這孩子給我很深刻的印象。」張顯鵬說。
張顯鵬老師。潮新聞記者 劉方 攝
劉強東小時候就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很聰明,很可愛,坐在教室第二排。」當時全班56個學生,有一次小考測試,只有他一個人考100分。
後來,劉強東考上大學那一年,村裏人都很震驚,也很驕傲,「大家都很喜歡大強子,都說他有出息。」光明村村民周先生告訴記者。考慮到劉強東當時家裏經濟條件不好,村民便自發為他捐款,全村人湊了500元和76個雞蛋送給他,「並非他本人或親屬要求,就是村民們看著他,想幫幫他。」
張顯鵬覺得,能記得中學或者大學老師的人很多,但是能記得小學老師的人不多,時間長了容易遺忘,這讓他感覺很榮幸。也正因如此,接到10萬元大紅包的張顯鵬,用一副對聯進行了回贈——崇仁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福永恒。
劉強東老家門口。潮新聞記者 朱高祥 攝
這副對聯被貼在了劉強東老家房屋的大門上,不少人看完對聯,也被劉強東父親歡迎進院內參觀。
據了解,在光明村不少人是在京東上班,從事物流、客服等工作。張顯鵬的女兒張停就是京東宿遷客服中心的員工,在京東工作大概9年了。
「因為東哥是我的老鄉,也是我爸爸的學生,從小就聽到很多關於他的故事。」張停說,東哥在零幾年創業的時候,曾在村子裏招募一些會使用電腦、有一定學歷的員工來做電商的工作,當時自己特別想去,後來因為升學的原因沒去成,但有機會總想著老家的人這點還是讓人敬佩。「我返鄉加入京東客服後成長很快,而且和在外打工相比幸福感大大提升。時至今日,不少宿遷的老鄉們都在京東工作發展,有了可以施展才華的平台。」
光明村的蔣先生提起劉強東,也滿是佩服。「即便是成長為了大人物,也沒有忘記父老鄉親,這點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