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眼鏡市場呈「井噴式」爆發
你是否還記得,在電影【碟中 諜 4】中,特工戴上特制眼鏡,眨眼間就能人臉辨識、拍攝即時畫面並傳輸回總部;又或是【蜘蛛人:英雄遠征】裏,鋼鐵俠留下的那副眼鏡,A I 助手能讀取資料、窺屏通訊,關鍵時刻還可能讓東尼「現身」助力小蜘蛛。這些曾經讓我們驚嘆不已的科幻場景,如今正隨 著 A I 眼鏡技術的飛速發展逐漸走進現實。當下,A I 眼鏡賽道熱度爆棚,已然成為科技領域的「新寵」,全球各大科技廠商紛紛入局,開啟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百鏡大戰」。
科技大廠紛紛入局,搶占先機
在這場全 球 A I 眼鏡的激烈角逐中,科技大廠們憑借自身雄厚的實力,成為了賽道上的主力軍。國外 的 Met a 可以說是一馬當先,早 在 202 3年9 月,Met a 就 與 Ray-Ban(雷朋)攜手推出 了 Ray-Ban Met a 智慧眼鏡,瞬間在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截至今 年5 月,其全球銷量已然突 破 10 0 萬台,到了年底,更是有望沖 擊 40 0 萬台的驚人銷量。這款眼鏡巧妙地將時尚外觀與實用功能融為一體,120 0 萬像素的網路攝影機、便捷的語音互動,以及 對 IG、Faceboo k 等社交平台的無縫連線,讓它成為了眾多時尚科技愛好者的心頭好。不僅如此,Met a在 202 4年 Meta Connec t 大會上釋出的首 款 A R 眼鏡原型 機 Orion,更是展現了其在技術創新上的不懈追求, 為 A I 眼鏡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蘋果公司自然也不甘示弱,一直以來對智慧眼鏡領域虎視眈眈。雖說首款頭戴式產 品 Vision Pr o 上市後的銷量未達預期,可這並沒有打消蘋果進 軍 A I 眼鏡的決心。據透露,蘋果內部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代號為「Atlas」 的 A I 眼鏡計畫,最快有望 在 202 6 年推出相關產品。憑借著在硬體設計、軟體生態以及使用者體驗等方面的深厚底蘊,一旦蘋果 的 A I 眼鏡問世,必定會給市場帶來不小的震動。
再把目光轉回國內,華為在智慧穿戴領域早已深耕多年,技術積累相當深厚。今年推出的華為智慧眼 鏡2 方框太陽鏡版,搭載了自家 的 HarmonyOS 4 作業系統,還接入了盤 古 A I 大模型。使用者輕輕敲擊鏡腿,就能喚醒小藝,隨時隨地獲取天氣、航班、日程、打車等資訊,將便捷與智慧完美地呈現在使用者眼前。而且,華為還 與 GENTLE MONSTE R 等知名眼鏡品牌強強聯合,推出多款兼具時尚與科技的智慧眼鏡產品,不斷拓展著智慧眼鏡的邊界。
百度作為國 內 A I 領域的領軍者, 在 A I 眼鏡賽道上同樣全力以赴。旗下的小度科技 在 202 4年 1 1 月推出的小 度 A I 眼鏡,搭載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具備第一視角拍攝、邊走邊問、識物百科、視聽轉譯、智慧備忘等強大功能,計劃於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屆時必將在市場上掀起一陣熱潮。
大廠的「秘密武器」與核心技術亮點
(一)Meta:社交+AI眼鏡的創新融合
RayBan AI眼鏡
Met a 作為社群網路領域的巨頭, 在 A I 眼鏡的研發上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致力於打造出更加社交化、人性化的智慧眼鏡產品。Met a的 Ray-Ban Met a 智慧眼鏡就像是一位貼心的社交助手,內建的高精度網路攝影機與先進 的 A I 人臉辨識技術相結合,讓使用者在社交場合中如魚得水。當你身處聚會、商務活動等場景時,只需輕輕一瞥,眼鏡就能快速辨識出周圍人的身份資訊,為你提供詳細的社交資料,幫助你輕松開啟話題,打破交流的僵局。
不僅如此,Met a 還利用其強大 的 A I 演算法,實作了智慧推播社交資訊的功能。它能夠根據你的社交偏好、興趣愛好以及即時的地理位置,精準推播附近朋友的動態、熱門活動資訊等,讓你時刻保持在社交圈的中心位置。想象一下,你漫步在街頭,突然收到眼鏡推播的訊息,得知附近的咖啡館正在舉辦一場你感興趣的藝術展覽,而且還有幾位好友已經在現場打卡,是不是感覺瞬間就能融入這場有趣的活動之中呢?
在虛擬社交方面,Met a 更是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能力。透過與旗下的虛擬現實平台深度融合,A I 眼鏡能夠讓使用者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之間自由穿梭。使用者可以輕松建立屬於自己的虛擬形象,並在虛擬空間中與朋友們進行即時互動,無論是一起玩遊戲、觀看視訊,還是參加虛擬會議,都能獲得身臨其境的沈浸式體驗。這種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社交模式,無疑為未來的社交方式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二)華為:通訊技術賦能智慧穿戴
華為憑借在通訊領域多年的深耕細作,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底蘊,這也成為了其 在 A I 眼鏡賽道上的一大有利競爭。華為智慧眼 鏡2 搭載了先進 的 5G/6 G 通訊模組,具備超強的連線能力和超低的延遲特性,讓數據傳輸如閃電般迅速。
在多裝置協同方面,華為 的 A I 眼鏡表現得尤為出色。借助其自研的鴻蒙系統,眼鏡能夠與華為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裝置實作無縫連線,構建起一個強大的智慧生態系。當你在手機上觀看視訊時,只需輕輕一滑,視訊畫面就能流暢地流轉到眼鏡的顯示器上,同時音訊也能自動切換到眼鏡的喇叭輸出,讓你隨時隨地享受大屏觀影的震撼體驗,而且不會打擾到周圍的人。在辦公場景中,眼鏡還能與電腦協同工作,即時顯示電腦上的文件、信件等資訊,讓你無需頻繁低頭檢視螢幕,有效緩解頸椎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華為還 在 A I 眼鏡的音訊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其采用的高保真喇叭和先進的降噪演算法,能夠為使用者帶來清晰、純凈的音質。無論是在嘈雜的街頭接聽電話,還是在安靜的環境中欣賞音樂,華 為 A I 眼鏡都能讓你沈浸其中,享受高品質的聽覺盛宴。
(三)百度:AI演算法驅動智慧互動
百度 在 A I 領域的深厚造詣為 其 A I 眼鏡產品註入了強大的智慧基因。小 度 A I 眼鏡搭載了百度自研的文心大模型,擁有超強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能夠精準理解使用者的意圖,提供個人化的智慧服務。
在語音互動方面,小 度 A I 眼鏡的表現堪稱驚艷。其配備的高精度麥克風陣列和先進的語音辨識演算法,能夠準確捕捉使用者的語音指令,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也能輕松辨識。無論是查詢天氣、導航路線,還是搜尋知識,你只需輕聲說出需求,眼鏡就能迅速給出準確的答案,讓你的雙手徹底解放,出行更加便捷。
影像辨識也是小 度 A I 眼鏡的一大亮點。它內建的高畫質網路攝影機結合強大的影像辨識演算法,能夠快速辨識周圍的物體、場景,並提供相關的資訊介紹。當你在旅遊時看到一座古老的建築,只需用眼鏡對準它,就能立即獲取這座建築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詳細資料,讓你的旅行更加豐富多彩。而且,小 度 A I 眼鏡還具備智慧轉譯功能,支持多國語言即時轉譯,無論是出國旅遊、商務洽談,還是學習外語,它都能成為你的得力助手,幫助你打破語言障礙,暢行全球。
激烈角逐下的市場格局變化
隨著眾多科技大廠的紛紛入局,A I 眼鏡市場的格局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產品功能方面,各大廠商不斷推陳出新,力求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以往,智慧眼鏡的功能較為單一,而如今,A I 眼鏡不僅具備高畫質拍攝、精準的語音互動、即時轉譯等基礎功能,還融入了更多個人化、專業化的服務。例如,在醫療領域,一 些 A I 眼鏡能夠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導航、即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在教育領域,學生佩 戴 A I 眼鏡可以實作沈浸式的遠端學習、智慧輔導等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得力助手。
價格區間也在逐漸拓寬,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起初,由於技術成本、研發投入等因素,A I 眼鏡的價格居高不下,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廠商們紛紛最佳化供應鏈、降低生產成本,使 得 A I 眼鏡的價格更加親民。如今,既有高端旗艦款,配備頂級的芯片、先進的光學系統和豐富的功能模組,滿足追求極致體驗的專業使用者;也有面向大眾市場的入門級產品,以實惠的價格提供基本 的 A I 功能,讓更多消費者能夠輕松體驗科技的魅力,實作了從「奢侈品」到「日用品」的轉變。
在目標受眾方面,市場也在不斷細分。一方面,針對年輕時尚的科技愛好者,廠商們推出了外觀酷炫、設計潮流 的 A I 眼鏡,與時尚品牌聯名合作,將科技與時尚完美融合,使其成為出街必備的潮流單品;另一方面,面向商務人士,開發出具有高效辦公功能、安全私密保護的產品,如一鍵投屏、加密通訊等功能,助力商務辦公更加便捷、高效。此外,還有專門為老年人、兒童等特定群體設計 的 A I 眼鏡,關註他們的健康、安全與學習需求,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市場覆蓋。
面臨的挑戰與困境
盡 管 A I 眼鏡市場一片火熱,但目前仍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境,猶如前行道路上的重重荊棘。續航問題首當其沖,成為了制 約 A I 眼鏡發展的一大瓶頸。 以 Ray-Ban Met a 智慧眼鏡為例,在適度使用情況下,其續航最多僅能維 持4 小時,即便有充電盒提供額外電量補充,整體續航實力相較於消費者的期望仍有不小的差距。這意味著使用者在外出使用時,可能隨時面臨電量告急的尷尬局面,極大地影響了使用的便利性。
私密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智慧眼鏡所具備的拍攝、資訊采集等功能,如同潛藏在暗處的「眼睛」,時刻窺探著使用者的私密。此前,就有兩位哈佛學生展示了名 為 I-XRA Y 的概念驗證系統,透過智慧眼鏡與客製軟體結合,能夠辨識陌生人並檢索其個人數據,包括照片、家庭住址等敏感資訊,引發了公眾對私密泄露的深深擔憂。在現實生活中,若不法分子利用智慧眼鏡的這些功能,後果將不堪設想。
佩戴舒適度也是影響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因素。雖說相比早期 的 V R 頭顯,A I 眼鏡在這方面已有顯著改善,但長時間佩戴後,仍有部份使用者反饋會出現耳部壓痛、鼻梁負擔過重等問題。這不僅會降低使用者佩戴的意願,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畢竟眼鏡是長時間架在臉上的「貼身」裝置。
此外,內容生態的不完善也制約 著 A I 眼鏡的普及。目前,市面上 的 A I 眼鏡套用數量有限,且優質內容稀缺,無法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就如同一片荒蕪的土地,難以吸引使用者長久「耕耘」。 以 Roki d 為例,盡管其不斷推出新品,試圖搶占市場,但市集裏缺乏能引發使用者持續使用熱情的優質內容,導致使用者黏性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這些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A I 眼鏡的市場推廣之路必將充滿坎坷。
未來展望:誰將主宰AI眼鏡的「黃金時代」?
2018年5月5日,在湖南省隆回縣青少年機器人節上,孩子在體驗VR虛擬現實眼鏡。
展望未來,A I 眼鏡的發展前景無疑是一片光明,它極有可能像如今的智慧型手機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器官」。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創新,A I 眼鏡的形態將更加輕薄、時尚,佩戴體驗也會愈發舒適,真正實作無感佩戴。其功能更是會迎來質的飛躍,強大 的 A I 算力將使其能夠即時處理海量數據,提供更加精準、個人化的服務。在醫療保健領域,它或許能即時監測使用者的身體狀況,提前預警疾病風險;在教育領域,為學生打造沈浸式的學習環境,實作一對一的智慧輔導;在出行方面,與智慧交通系統深度融合,即時規劃最優路線,躲避擁堵。
在這場全球科技大廠的激烈角逐中,究竟誰能最終脫穎而出,主 宰 A I 眼鏡的未來?是憑借深厚技術底蘊和龐大使用者生態的蘋果,還是在社交與智慧融合上獨具匠心 的 Meta?亦或是國內技術攻堅、創新套用雙管齊下的華為、百度等廠商?這一切都充滿了變數。但無論結果如何,這場「百鏡大戰」都將為我們帶來更多創新的產品與服務,推動科技向前邁進一大步。
各位讀者,你們 對 A I 眼鏡的未來發展有何期待?看好哪家科技大廠在這場競爭中勝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起見 證 A I 眼鏡的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