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我們看到能得到仰慕的偉人和聖人都是有功又有德的人,在歷史開發中,功德二字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是功和德到底哪一個更重要?老子在【道德經】中已經給出了答案,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詳細的解說一下老子對這些的看法。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聚結精氣以致柔和溫順,能像嬰兒的無欲狀態嗎?清除雜念而深入觀察心靈,能沒有瑕疵嗎?愛民治國能遵行自然無為的規律嗎?感官與外界的對立變化相接觸,能寧靜吧?明白四達,能不用心機嗎?讓萬事萬物生長繁殖,產生萬物、養育萬物而不占為己有,作萬物之長而不主宰他們,這就叫做「玄德」。
在這裏,老子主要講到了「無為而治」的觀點,它提倡統治者應該和嬰兒一樣無欲無為,順應自然的本性,不加任何人為的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一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舊宮殿裏住了很久。他還下令合並州縣,是為了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都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唐太宗還十分註重法制,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用法律去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生長萬物,養育萬物,生長而不占為己有,洋芋萬物而不自恃有功,作為萬物之長而不主宰它們,這就叫做自然無為最高深的德性。唐太宗作為國家的統治者,他以民為本,將百姓視為自己的孩子,註重他們的所欲所求,創造了歷史上最為繁盛的一段時期。

老子在這裏對德的推崇高於功,要求統治者和管理者能夠和嬰兒一樣無欲無求,透過無為的管理,讓民眾在自然淳樸的情況下發展。力求達到一個和諧社會的目的。與我們現在打造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出一轍。這不僅是在管理者需要自我修養,同時也是全社會所有人的修身養性,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才能讓社會變得更好。
在我們現代社會中,尤其是職場中,一個好的領導,也是無為而治。其下屬都是蜂擁追隨,其團隊的辦事效率較高,團隊合作能力較強,能夠達到一個非常優秀的結果。這裏不僅是團隊的管理者的功勞,同樣也是所有全體成員的一致努力的結果,所以團隊領導者的德性會比其自身的能力更為重要。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的提升自己,做到老子所說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Copyright © 2023 www.aqiusha.com NO.1 華文世界
商務合作:xingwa#jasve.com(傳送郵件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