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和輕,靜和躁,都是相對的兩種現象。老子傾向於選擇「重」和「靜」也是反映出了古代人民對穩重和寧靜的追求,猶如古代成語「穩如泰山」,「寧靜致遠」。在老子的【道德經】中也表達了這種傳統思想,同樣這麽多年傳承下來,國人的思想也都表現在一個人要穩重不輕浮,平靜不浮躁。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以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穩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所以有道的人終日行事仍保持慎重,就像軍隊行軍離不開輜重一樣。即使有奢華的享受,他也漠然處之,從不沈溺其中。為什麽有萬輛軍車的大國君主,還輕率躁動以治天下呢?輕率就會失去根基,躁動就會喪失君位。
在這裏主要講述了自然對人的制約以及人類為何順應自然的問題,老子舉出兩對矛盾的現象,真實地反映了他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最後將矛頭對準統治者,批評了他們沈湎玩樂享受而忽略了治理國家。失道的暴君大多都以慘敗收局。

夏桀即位後,發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擋不住,進貢給他一個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寵愛妹喜,特地為她造了富麗堂皇的瓊室、象廊、瑤台和玉床,這一切的負擔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異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
夏桀認為他的統治永遠不會滅亡。他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他還召集所屬各部首領開會,準備發動討伐其他部落的戰爭。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眾叛親離。這時候,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日益興旺了起來。桀擔心商湯會危及自己,就借故將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縣境內)。不久,湯設計使桀釋放了自己。回國後,湯決定推翻夏桀,在名相伊尹謀劃下,起兵伐桀,湯先攻滅了桀的黨羽韋國、顧國,擊敗了昆吾國,然後直逼夏的重鎮鳴條(今山西省-安邑縣西)。桀得到訊息,帶兵趕到鳴條。兩軍交戰,夏軍將士原來就不願為桀賣命,乘機紛紛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倉皇逃入城內。商軍在後緊追,桀匆忙攜帶妹喜和珍寶,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縣)。後又被湯追上俘獲,放逐在此。長達近500年的夏王朝結束。
由此可以看出,輕率就會失去根基,躁動就會失去君位。即使是有用萬輛軍車的大國君主,依然喜歡以輕率躁動來治理國家。夏桀遠離忠賢,親近奸臣小人,聽信妃子之言,棄天下百姓於不顧,最終落得國破家亡。過分地貪圖享樂,所以偏離了治國之道,亡國也就伴隨而至。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不受周圍紛紛擾擾的影響,這樣才能保持自己處於一個清醒的狀態,能夠全面冷靜的看待所有問題。要對人對物都保持穩重和寧靜的心態。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因為自己在一定的地位,就驕傲自大,這樣往往會出現不好的結果,凡事都要謙虛謹慎,積極向上,保持一個接納包容的心態,這樣一定可以受到周圍人的好評。
Copyright © 2023 www.aqiusha.com NO.1 華文世界
商務合作:xingwa#jasve.com(傳送郵件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