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作最佳答案(開玩笑)
註意!!!警惕出現下面這個心理:
1-覺得小乘像理科,規矩方圓邏輯通順,大乘像文科,虛無縹緲情懷。
2-修小乘像做實驗有一種很科學的感覺,修大乘像讀文學。
註意,上面心理容易障道,不是肯定障道,保持警惕就可以,也許過一段時間會好。
因為你有可能:
1—大乘起步,那種神話色彩和情懷感動你吸引你,但理論水平胡戒定功夫不夠,找不到方法入門,轉而尋求務實小乘。
2—從大乘轉小乘有一種皈依者狂熱,終於找到好好珍惜的感覺,所以會產生愛執。而且遇上了誌同道合者,倍加親切珍惜,從此重小乘輕大乘。大乘信仰人多,你反而茫茫人海很孤獨,覺得濫竽充數烏合之眾。
其實:
1.你的逆反心理作祟,不信佛時覺得眾生愚昧冷漠,信了大乘又覺得眾生愚昧不善思辨不講邏輯。你的逆反心理可以作為修行的因地,帶你不空過一生,但中間會讓你走彎路,愛撿擇,比優越。
2.小乘把理論說的清清楚楚條理分明言簡意賅,各種概念名相好比實驗室的瓶子或工具,你有一種操縱感,重點是你有一種清凈的無情機器感,像一台數據分析機。大乘有一種情感味道,是你現在刻意想回避的。
3.可是你別忘了,正因為上一條的原因,你特別容易得結論也傾向於得結論(本來搞實驗就是為了要結論),而你這結論是非常值得懷疑的,它過於清楚,像冰冷的實驗報告,也許你脫離或部份脫離了生死輪回,但到此,又分出兩種感想
一,滿足了,或者換句話說失去興趣了,說白了就是「有所得但無所行」,這是大乘看小乘的通病,外力如果不會打擾你的心靈,你估計也中老年了,這一世也就如此了。有收獲甚至有聖果,但,得少為足。
二,總覺得不太對勁(禪宗所說的胸中隱約似有一物),太過冰冷了,太過特立獨行了,由於長期修行你已經和情緒「剝離了」,並且認同這種剝離。但當你突然某一時刻高興悲傷時(並且那確實是值得高興悲傷時),你會懷疑自己,缺了點和高興悲傷擁抱的活力。
終於,反正你是個「無事人,不受後有」,呆著也是呆著,閑著也是閑著,喜歡小貓小狗小孩子,翻翻大乘的書,發現,臥槽,竟然有點懂了,嚴謹不嚴謹與我無關了,我竟然看得津津有味,流淚了,關鍵是我覺得還有前行的空間!
這個時候就叫轉身。
你會覺得涅槃是一種相,有一種死氣沈沈的感覺,你入涅槃明顯有一種被涅槃入的奴性感。
你覺得大小乘是通的,有些東西的確不是佛原話,但是是過來人的經驗。
造成區別原因在於性格。熱帶人跟中國人區別太大了。長期被太陽暴曬,人是容易沒有思想活力的(註意,是思想),找個樹林子一呆,研究研究哲學,琢磨琢磨宇宙,也是一種消暑。我們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激蕩,動不動就「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人的思想格局明顯比東南亞人大多了。
嗨,說白了,你不就是提到小乘時想到自己在東南亞精舍菩提樹下的美景麽?提到大乘你不就是想到寺廟香火錢西遊記六小齡童左大玢一股世俗味道麽?
你在臥室裏修四念處的時候,東南亞精舍在哪,孫悟空走到哪一站了?
你需要參的不是大乘經典裏為什麽佛這樣那樣,菩薩這樣那樣,時間線是否合理,講話是否矛盾。而是要參為什麽會出現這些事。
你參的是眾生心,你參的是大乘心。
如果佛法不能解釋一切,那它還叫什麽佛法?
東南亞人其實蠻弱,你註意佛陀對待弟子的方式,跟對小孩兒一樣把屎把尿。中國人可不這樣慣著你。體現到法理上,給你講故事,聽話聽音兒,聽不懂就棍棒伺候。
中國人之間不就是這樣嗎?
可千千萬萬檢視自己,有沒有修小乘如同得到真寶貝,其他人手裏都是贗品的竊喜。
我開個玩笑,世界第一宗教,基督耶穌,像小乘像大乘?哈哈哈
我就覺得耶穌很好,能感動我。
別做東南副熱帶雨林裏的一個枯骨。
那種在森林裏自我了斷,如果總能讓你覺得缺點什麽。不要去抵觸它。
實驗室裏不能死氣沈沈的,醫院解剖室裏要允許新生嘰嘰喳喳交頭接耳,不然都嚇出陰影了誰還當醫生。
不然假如有一天你看到你尊敬的一位南傳比丘非常欣賞北傳,你容易坍塌。
永遠不要下結論,永遠在路上。
把小乘學好,慎終追遠,憶念菩提樹下的佛陀,然後憶念東土無數跟你一樣聰明悲憫的修行人。你們的心是同一個。誰也不比誰笨。
夢徹底醒來,非常不容易。半夢半醒是修行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