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為什麽魯智可以說圓寂就圓寂?

2021-09-18宗教

魯智深的結局必須是圓寂,也只能是圓寂。​

——方臘篇雖然應該不是施耐庵親筆,但是無疑是接得住施公的內涵的。包括武松被法術砍掉手臂(只能是法術,不能是方臘砍,這點評書大師就接不住),還有魯智深的坐化,皆是大師級筆力。

圓寂,是角色佛意的延伸,核心則在​這七個字:

唯他可救即成佛​

沒錯,以當代的價值觀,法治觀來看,魯智深打掛鄭屠,有太多細節可以商榷了,會不會太殘暴?是不是嫉妒?有沒有私心?魯達本人是不是太多缺點了?

我跟你說,這些現代人都可以去討論,但有一點​:當處於金翠蓮這種處境,只有他了:

我舉一個例子,NBA以前有個叫法爾克的金牌經濟人,他旗下有個球員,叫做穆湯波,這球員的水準,比不上和他同時期的四大中鋒,但是法爾克想讓他和四大中鋒一樣拿到頂薪,那他怎麽談判的?

法爾克就是跟​球隊經理說:

沒錯,他比不上奧尼爾這些中鋒,但是,你簽得到奧尼爾嗎?你簽得到尤英嗎?你簽不到,那他就是你的奧尼爾,就是你的尤英。結果果然拿了頂薪。

同樣道理:在金翠蓮的那個絕望處境之下,你找得到觀音來主持公道嗎?找得到濟公嗎?找得到法治嗎?沒有了。就是沒有了:

只有魯智深這類人了——他就是你唯一能找到的現實世界的「佛」

批魯智深救金翠蓮的程式正義性​沒有問題,但你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找不到?​那麽他就是金老這個厚道人,還有金翠蓮這個嫁給鄭屠、員外當小妾,只求活命的苦命人唯一的「菩薩」了。

PS:今天早上小雨讀水滸,讀到這段,心裏都發酸了,就是魯達隔日天還沒亮,就去看金老逃走了嗎,結果沒有,於是有了這麽一段對話:

金老開了房門,便道:「提轄官人,裏面請坐。」魯達道:「坐甚麽!你去便去,等甚麽!」

你看,多粗野,一個老人客氣請你坐,坐甚麽!等甚麽!多麽沒禮貌,可是,又多麽的悅耳,悅耳到感人:這是火熱而猛烈的人性之溫暖,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間如此的傳達——看那店小二當時還不放人:「須欠鄭大官人典身錢,著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呢!」這時你怎麽辦?也只有魯達這種人管用了,直接一巴掌過去:這不不欠揍嗎這店小二?你就放她走,到時全推給魯達不就成了?

這就叫:唯他可救。

為什麽魯智可以說圓寂就圓寂?

然而如果只是這一救還是不夠圓寂的資格,必須一而再再而三:

魯智深在打掛鄭屠之後,提轄當不了,只能跑路了,風餐露宿之下,最後不得已還要去出家,真的是為了一場救助,弄得自己前程盡毀地步。

這有多痛苦:讓無肉不歡的我們三五個月不吃肉試試!魯智深在五台山,真的就忍了幾個月滴酒不沾只吃粥度日,這就是代價。

然而魯智深從未感到過恐懼與後悔:在路過桃花莊時,劉太公女兒要被山大王周通強娶,同樣是報官無門,同樣一籌莫展之下,魯智深簡直可以說是從天而降般,為了這個連面都沒見過的女孩,舍命相助——他直接拯救了她的一生。

這依然叫做:唯他可救。

​​到了大相國寺時,林沖被高俅陷害,最後在野豬林,董超、薛霸兩人正要結果林沖時,那時的豹子頭,哭得像個娃娃,不停求饒,這個時候,還是這個魯智深,依然是從天而降般將林沖救了下來。

這還是叫:唯他可救。

為什麽魯智可以說圓寂就圓寂?

沒錯,魯智深一個出家人吃肉,喝酒,有時還會說謊,甚至還會殺生,以至於書中末段,征方臘前碰到師傅,智真禪師甚至嘲弄了自己最疼愛的弟子一番:

「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是的,魯智深甚至可以說是有原罪的,卻無法掩蓋他的光芒之難得:

武松替施恩打蔣門神,算得上是黑吃黑——施恩可不是什麽小老百姓。

石秀替楊雄打抱不平,楊雄也是有身份的,過後石秀也成功傍上了楊雄。

獨獨這個魯智深,在不求報酬的,代價極大的,一而再再而三救助著陷入苦難中的蕓蕓眾生——而且幾乎每次都付出慘痛的代價。。

放在古今中外,這都是極為稀有而富有魅力的人格特質。

於是,說到這,關鍵終於來了:

圓寂,在魯智深這裏,作者賦予了什麽涵義?

我的觀點是凈化之意。

就是凈化:作者,要讓這個角色,更加的幹凈

什麽叫幹凈,其實可以以一個很有名的問題為例:

為何魯智深​上了梁山之後,和林沖再無任何言語?

如果理解為魯智深不爽林沖出賣什麽的,你就把人物看小了。

魯智深是很豁達的,幫林沖、幫劉太公女兒,​哪怕是翠蓮,最後離開時也不可能去看她:老子幫人,很純粹的,不要報酬的,包括當時要史進拿銀子給翠蓮,金聖嘆理解為這是對史進的敬愛,我是認同的:個大老爺們——他這種舉動,其實很容易被理解為占人便宜,借花獻佛,好面子,但對於魯智深這種人物,不可以做這樣理解的:李忠被那樣奚落,都沒有做這樣的理解,反而還有點崇拜魯智深——書中有提到魯智深打鄭屠這事,李忠平時經常跟周通說的,也就是迷弟的宣傳,而且最後李忠還說魯智深是個直性的好人。

所以,正因為魯智深有救林沖之命的舉動,作者沒必要,是絕不會把這兩人寫成一夥的:去除任何功利性的痕跡。​

這就叫文筆的幹凈利落:​

但是還不夠,還要再進一步。

於是這裏,就必須延伸出三個情節​:

第一就是魯達打掛鄭屠之後,他跑路了——​惜命。

第​二就是魯智深差了那麽一丁點兒,就被孫二娘剁成肉餡,成了跟同樣被剁了的神秘頭陀一個下場(你可以把那頭陀理解為平行世界的魯智深)——使命,他還有使命,必須活著。

第三就是跟著梁山一路「殺人放火不易」,那麽多年下來,難免傷及無辜——濫命。

那麽最後的關鍵來了:

惜命使命濫命,最後如果用一場圓寂來交代,就全部一清二楚了:

惜命的跑路?我魯智深用我幹脆利落的死,來給老天證明,不是我貪生,而是我的使命還有完成。沒錯,老天愛我,讓我沒有成為第二個頭陀,但我也不要去感謝老天,生亦何歡?使命完成,灑家說走就走。沒錯,我跟著梁山殺人放火,難免有原罪,可我會用我的死,來和梁山徹底剝離開來:

從今以後,梁山是梁山,智深是智深。

結語

讀到這裏,有誰依然嫌魯智深那些難以忍受的缺點?我跟你說,他還不稀罕這世界了:

​他在那人間走一遭,也已經走得心如死灰了——死?無所謂,他沒有留戀了。

你想在這個世界碰見他?怕吃這類人的虧?

我跟你說,你也見不到了。

為什麽魯智可以說圓寂就圓寂?

END

專聊水滸​公Z號:娛樂旗艦​(歡迎水迷們━(*`∀´*)ノ亻)

最後再多說一句:最能奠定魯智深俠義性質的,倒也不是在救翠蓮這事上——畢竟後來金老也算報恩了,也不是在救桃花莊女兒,畢竟海吃了一頓,也不是救林沖,畢竟有些友情,而是在火燒瓦罐寺中,魯智深當時肚子餓得要命,搶了老和尚幾口粥吃(有人說這行為把他降格了,其實不然),在聽說老和尚已經幾天沒吃了,魯智深再餓也馬上沒心情吃了(這是他區別於強盜的格),然後,聽老和尚說有兩個強人在這裏為非作歹,魯智深馬上操家夥上了——這,就是他路見不平便要鏟的真性格之體現。

有人說這一回是遊記式的,生生插進去的,我不認同:

火燒瓦罐寺是不可或缺的一回,因為在這一回中,史進出現,並給魯智深送了幹肉燒餅,再一塊和他殺回去二番戰,兩人才從此有了過命交情,才可以理解為何魯智深當時上了梁山,第一時間想要跑去拉史進兄弟上山,否則,光靠潘家酒樓上那一個結緣還是不夠的。另一個方面:也就可以合理解釋,為何當時史進在金翠蓮的遭遇上,反應比較淡漠,可是後來一聽到一對素味平生的平民被賀太守欺負,便要單槍匹馬去救?好的小說不能亂來的,要有合理性:因為史進這個小青年,連續兩次給魯智深這個大哥打輔助,最後感染了他,因此陷入了牢裏面——然後為史進心急如焚的,依然必須是魯智深,這樣的寫法,環環相扣,妙極。

END

再PS:作為梁山唯二的任俠,為何史進沒有成為另一個魯智深,反而結局慘然?這可以參考我昨天文章的分析​:

關於開頭為何說武松必須是法術斷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