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20章說:「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最近網上在風傳救國救世的紫薇聖人已經降臨於人間,並且逐步形成自己的影響力。袁天罡李淳風的【推背圖】是根據另一本中華典籍【易經】中包含的易理來推證的。袁、李二人 推證出來的預測,我想道家的老子必然也是詳熟於心,掐指而成。因為,袁李二人推證必然結合星相(天宮)、陰陽(日月)、天相(氣運)、八字(數學),是暗合於老子的對於聖人的描述的。而【道德經】第20章,就是反映這樣的聖人特征的。大家不妨結合【道德經】的描述,去觀察生活中的人相,看是否有這樣標準的人。如果有,那就緊緊跟定了。因為他將會使你脫災避險。

好了,看轉譯吧——應諾和呵斥,相距有多遠?美好和醜惡,又相差多少?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裏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疲倦閑散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眾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卻像什麽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顆愚人的心啊!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那麽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恍惚啊,像大海洶湧;恍惚啊,像飄泊無處停留。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獨與人不同的,關鍵在於得到了「道」。

好了,我的理解和正版轉譯略有不同,好在網上是言論開放包容之地。但說無妨。聽官可謂益之則聽,害之則棄。
(別人)對你恭維和呵斥區別在哪裏呢?別人誇你美好和罵你醜惡差距又在哪裏呢?(不過是讓你喪失本性罷了)。人們喪失本性的擔憂,你不可不擔憂啊!(所以)聖人(紫薇聖人)就不會喪失自己的判斷。荒荒然,站在那裏,面對眾人,好像站在無邊的荒野之上。眾人欣喜若狂,好像站在春天時的高台上,迎風稱爽,得意洋洋,如嚼美味,口舌垂涎;而紫薇聖人卻獨自站在那裏,一點不形於表色;猶如孩童懵懂的樣子。閑散慵懶的樣子,好像找不到歸宿般的惆悵。別人看上去都有所獲得,買房的,買車的,娶美女的,得高位的,而紫薇聖人卻像被世人拋棄了一般。看起來,紫薇聖人好像是愚人一般啊!世人都精明鋒銳,而紫薇聖人卻渾渾噩噩,世人透亮圓滑,而聖人卻悶悶不樂。廣袤動蕩啊像不息的大海,輕松自在啊!好像毫無止息。像雲中之帆。

別人好像據有了社會的豐富的資源,而紫薇聖人呢?卻好像很孤獨,而且不聽人勸。 顯得鄙陋而固執。為什麽如此處世呢?因為紫薇聖人是按照天道行事的——

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推測——紫薇聖人已經降臨,但是在生活中默默受辱,但是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天道的追求,默默地關心著世界的運動和變化,關心著百姓的疾苦,他可能不是那種大手一揮,應者雲集的政治家,而是人類道德境界的提升者。一場很難避免的紛爭之後,那麽人類的道德需要提升之時,他的行為和言論材被人越來越重視。但是他都不會身居於至尊之位。因為這樣會破壞道 的執行。

這個人的身形好像已經出現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