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道教的坐騎,大多數都是仙鶴和鹿,仙鶴和鹿已經成為道教的符號。
去道教的道觀駐足殿堂內的壁畫,會發現大多都繪有仙鶴,鹿這些動物。仙鶴、祥雲、朝陽、青山、翠柏、宮殿、道士營造了「仙氣彌足」道教意境。
為什麽道家神仙坐騎經常是鶴與鹿?
因為仙鶴和鹿與中華文化的聯系也是千絲萬縷,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其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構成,是中華文明的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仙鶴與仙人相伴,且是仙人的坐騎。淏子(鶴)說「鶴雌雄相隨,如道步鬥」,「仙家召鶴,每焚真香即至。」稱道士行走為「雲行鶴遊」,人們稱贊道士為「仙風鶴骨」,仙鶴寓意延年益壽,作為益年長壽的象征。
在道觀中供奉神仙的帳子上都繡著飛翔的鶴,名為「雲龍鶴幡」。而道教的高功法師禮經拜時穿的法衣(懺衣)、道教的高功法師做法時穿的法衣(絳衣)都繡有丹頂鶴。道士得道成仙稱為「羽化」「駕鶴西歸」。
2
鹿者,祿也,寓意著紅塵,寓意著凡俗,寓意著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世界。詩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句子;「詩佛」王維賦有【鹿柴】詩;蘇軾【前亦壁賦】有「漁樵於江海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等等。這說明鹿一定與中國文化有深遠關系。而鹿的體形優雅,性情溫順,一雄多雌,鹿角能脫而復生,因此被人們視為生命力的象征。
漢魏間仙人乘鹿的詩句可以發現,升仙騎鹿不會具體特指某位仙人。至西晉後,乘鹿而行被落實到每位具體的仙人身上。
如西晉張華【博物誌】載漢武帝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而來;梁元帝蕭繹【金樓子】載舜執政時,祥瑞不斷,西王母派使者乘白鹿、駕羽車而來。除騎鹿之外,仙人出行也常駕馭白鹿雲車。同騎鹿記載相似,魏晉以後駕鹿車的仙人多為有名有姓的個體。
道教的仙界是美麗而潔凈的世界,道教的神仙是自由而長生的生靈,所以就會與仙鶴,仙鹿相配和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