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犬馬這個詞大家一定都聽過,就是貪圖享樂的反面教材。今天我們來說的就是不要把自己沈浸在這些低階的享樂中,欲望會讓你陷入無止境的墮落,放縱到最後會留下更多的悔恨和傷害。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寫出了五色、五音、五味對人的印象,具體我們來看一看老子是如何表達這個觀點的。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繽紛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讓人聽覺失靈;太過豐盛的食物,讓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可以讓人心情放蕩甚至發狂;稀有珍貴的物品導致人出現行為不軌。因此,聖人只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應該摒棄物欲的誘惑和華而不實的虛名。保持簡單樸素而又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老子在這裏透過「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這句話表達了聖人的生活方式。他警醒人們追求享受要懂得適可而止,不可無限制地去滿足自己的欲望,保持內心的清凈滿足,才能自在快樂的生活。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誌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禦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汙,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制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世界萬物存在的誘惑實在是太多太大了,只有控制自己內心的欲望,才能抑制思想的躁動。所以得道的聖人註重內在的道德修養如山一般沈靜,雖然耳聞目染但不為聲色之娛所動。因此我們要摒棄那些萬有物欲的誘惑,自守無欲無求安寧平靜的心境,這樣才能做到不被聲色犬馬所腐蝕。
同樣,在這裏老子也說明了五色、五音、五味如果過度的放縱會對人身體的損害,也是在提醒我們控制欲望也可以提高身體的健康,身心都能得到提升。簡單樸素的生活看起來可能沒有那麽華麗,但是保持身體的健康平安,才是真正長遠的追求。
Copyright © 2023 www.aqiusha.com NO.1 華文世界
商務合作:xingwa#jasve.com(傳送郵件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