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念處經、念住的修習
念住的修習不是要去做什麽。那不是一件你需要去做,需要去付出努力的事情。
當你做完了手頭的事,或者希望舍斷、出離、令心去到清凈平息時,這時你的心會舍斷外在的那些,對那些粗顯的、之前一向貼著的做努力的感到舍離
這時,它由於離開了粗顯的目標,感到離開煩擾的環境,得到了單獨的休息那樣
它轉入平靜。
這時,你要做的,只是令心去觀察尚且在發生的——
有時,就只剩下入息、出息
有時,有樂的身受、苦的身受;樂的心受、苦的心受
你就只是觀察著那些生起、滅去。
這麽清凈地知道被多做之後,你的心會明白那些出現、又滅沒的目標就只是發生、發生、平息、平息
那些只是發生、平息它們沒有實質
在此,心就安穩地、自然地轉向更深的寧靜、安定、平靜,
離而生的喜和樂在此生起。
大念處經教導了很多的念住的目標,當你的心足夠平靜、傾向於出離時,它可以自然地轉向身體的各個部份、身的不凈、正在實行的動作、那個做完的動作的滅去
還有身體的四大種的特性
還有蓋、蘊、處、覺支、四聖諦
這些都應當被有離而生的喜樂的定力的心看得明凈、清晰。
這是一條以心了知的道路
它遣除掉日常當中的事務、心轉起帶來的粗顯和不明凈
心只是在這裏轉起:知道那個身的行生起、知道那個身的行滅去
知道那個身的受生起、知道那個身受滅去
知道那個心的受生起、知道那個心的受滅去
知道有定力的心生起、知道有定力的心滅去
知道有廣大心的心生起、知道有廣大心的心滅去(有聖正定的心生起與滅去)
知道有貪的心生起、知道有貪的心滅去
知道有嗔的心生起、知道有嗔的心滅去
知道有昏沈的心生起、知道有昏沈的心滅去
知道有掉舉追悔的心生起、知道有掉舉追悔的心滅去
知道有對法懷疑的心生起、知道對法有懷疑的心滅去
知道有念覺支的心是有念覺支的心、知道沒有念覺支的心是沒有念覺支的心
知道未生起的念覺支如何生起、知道已生起的念覺支如何修習達到圓滿
知道有擇法覺支的心是有擇法覺支的心、知道沒有擇法覺支的心是沒有擇法覺支的心
知道未生起的擇法覺支如何生起、知道已生起擇法覺支的心如何修習達到圓滿
知道有喜覺支……
知道有寧靜覺支……
知道有定覺支……
知道有舍覺支……
對於法,他只是保持著隨觀,以心知道那個法生起、以心知道那個法滅去;
以心知道那個法生起、以心知道那個法如何修習達到圓滿……
當心熟悉了這樣的隨觀,熟悉了以離欲、離諸不善法、傾向於寧靜、傾向於滅、涅槃的狀態、定力來保持著對於這些念處的覺知
它就能越來越安定、越來越受到覺悟者之法的保護
對於清凈的狀態、進入到更深更加平靜的定力感到熟悉
這麽一向地修習了四念處,佛陀說,不需要七年……不需要七個月……只是修習七天
能夠獲得最上的、心解脫苦的利益。
那時,修習者的心將會進入到這聖者所教導的離染而生的定力:
離生喜樂的初禪
定生喜樂的第二禪
離喜住於舍平靜樂者的第三禪
不苦不樂舍念遍凈的第四禪
他的心繼而轉向漏盡智達到了最終的解脫。
這是關於念處修習的解說。
這是一條沒有分叉的道路
它直通唯獨的清凈
一切的苦在這裏得到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