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壇經中講述了六祖慧能為得到五祖衣缽而被同門追殺的事,如果確有其事的話,那佛門豈不是與俗世一樣不清凈?求佛之人如此強烈的執念,甚至比俗世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1-08-20宗教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弄明白南宗和北宗的歷史。要弄清楚南北宗的歷史,必須簡要地回顧一下禪宗的歷史。本人專門研究宗教史,讀書時選的課題都是宗教史。

季羨林總結中國佛教為什麽分那麽多宗派,為什麽一分之後,新的宗派必然大紅大紫,蓬勃發展,季羨林先生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誰的天國入場券便宜,誰就能招到弟子。」一句話,總結了歷史上的分宗立派的所有事件。然後,季羨林先生又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解釋了為什麽有的宗派紅的時間長,有的則很短暫:「誰的畢業分數低,誰就能留住信眾。」

中國佛教的歷史就是一部摻水史:不斷降低開悟的標準和品質。不斷降低往生的標準和品質,誰膽子大,降得快,誰就能成為祖師,成為正脈。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為什麽被印度那爛陀寺驅逐?因為印度那爛陀寺修見性,標準修法是大乘37道品。達摩抽出其中一品,就是念佛法身,然後宣稱,我一品搞定你三十七品,就因為這種誇張和山寨,受到印度驅逐。然後菩提達摩被迫東遊,為什麽?中國人愛便宜。歷史無論怎麽發展,人性是不變的。你想想淘寶為什麽能幹掉實體店,而拼多多為什麽能幹掉淘寶,就能明白一二。陳寅恪先生考證,說達摩的念佛法身,其實來自印度古書【吠陀經】的本體論。其實,本人後來為此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文獻,發現念佛法身,佛教裏也有,是三十七品之一,其最後結果是見佛,不是見佛性。佛教對此有一個專門的名詞稱呼這種修法,叫「念佛三昧」。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發現,不足為憑。

為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再看完南宗和北宗的分裂就知道了。現在存留的宗教文獻,絕大部份是南宗的,北宗微乎其微。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北宗修什麽?其實北宗才是達摩的真傳。

我看這段記載:「則天……問神秀禪師曰,所傳之法,誰家宗旨?答曰:稟薪州東山法門。問:依何典語?答曰: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味。」所謂漸修就是念佛加觀想法身。這是達摩當年山寨那爛陀寺37品時的絕招。而所謂的頓悟,是念佛法身。兩派修到最後的歸屬是見佛,而不是見佛性!也就是說,誰見佛像了,誰就及格,畢業了。誰的天國入場券更賤呢?只有降低證悟標準,連佛也不要見了。這就是南宗惠能的頓悟,「即身成佛」。為什麽惠能的南宗能大紅大紫呢?主要原因就是:我能見佛性,比你見佛高十個級別。怎麽見佛性呢?這裏的山寨技術極其巧妙。正因為巧妙,能招到信眾,且留住信眾,惠能成了南宗之祖。

民國佛教學者印順法師考證歷代禪宗頓悟派所證,不無微詞地說:「不過證得一個清空的境界而已,連佛都沒見到。」

虛雲法師坦白公布:「近一百年來,見佛性而能斷三縛結的人,一個也沒有。」

其實如果禪宗一直保持「秘傳」,不外泄,也就沒事。問題是明朝有一位佛學高手,藕益大師。他不僅聰明還好學,閱藏兩次,能背幾百萬字,不僅好學還努力,不僅努力,人家起點還高。藕益經過苦修,被禪宗、天台宗和佛門集體勘悟為見性,破牢關。藕益也因此一舉登上佛門領袖寶座。結果一場熱病之後,藕益發現自己竟然還怕死。對於我們這些沒見性的人來說,怕死很正常,這是基本人性嘛。但對於開悟見性者卻不行,【心經】明文說:「無有恐怖」,什麽意思呢?就是恐怖已經斷了,這個人永遠不會有恐怖的感覺了。這是鐵標準。於是藕益大師作為當時佛門領袖,就公開懺悔自己未證言證。藕益這一懺悔不要緊,沒想到當時佛門300多「見性人」,陸續舉辦了這種懺悔。一時,懺悔成了時代潮流。禪宗和天台宗等各種修禪的門派,為之一空。南宗的頓悟一下子遭受了沈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天台宗也從此改成念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