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初步的近似,我建議你把空性體會為寂靜。
住到山野地方的農康寶民宿,淩晨三四點起床,找個地方靜坐,去體會寂靜。
頭腦中一些問題在冒出:寂靜是「寂靜的」嗎?
既然寂靜就是沒有聲音,這個「沒有」也會沒有,從而又有聲音嗎?
哦,原來雖然外界安靜下來了,但我的頭腦裏充滿了各種思維的聲音,我一刻不停的在頭腦裏自言自語的對話,這完全是喧鬧,哪裏有一點內心的寂靜呢?
所以我決定不去想那些問題,一旦我覺知自己在想,我就把註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漸漸的,心安定下來,念想少了,我不需要刻意觀呼吸了,我去留意那個寂靜。
偶爾,遠處傳來一聲鳥鳴,一聲犬吠,然後聲音消失。
就算在有聲音的當下,那寂靜並沒有因聲音而消亡,只是我們的註意力太容易被聲音轉過去而已,如果不轉過去,那寂靜就在聲音的當下宛然而在。
用心貼上去體會,那寂靜不是jijing, 不是silent,不是任何名稱概念,要描繪就得有聲音,要辯駁就得有聲音,至少是頭腦中的聲音。
聲音固然不影響寂靜的存在,可是寂靜本身意味著沒有聲音。
所以,即使我無法解答於「寂靜」的概念問題,但不妨礙我淩晨三四點起床,去跟真的寂靜呆在一起。而不是跟jijing, silent 等名詞及其解釋定義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