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中國,嫖娼到底是不是邪淫?
答,法律不允許的行為,屬於欲邪行。
實際上心出於對自己的保護,在這種情形下對性其實是拒絕的。一個對覺悟者、覺悟者的法有信心的聞法者會出於對自己的保護,而實際上無法進行那種行為。
知道是法律禁止的,有被抓、被傷害的危險;或者知道了對方是有伴侶的或被監護人禁止行淫的,就會自然地將放棄那種努力。這是由於愧心所的作用,心會由於害怕受到報復、傷害而舍棄。
強行想做的話,也就是培育無愧力,即不害怕懲罰,不尊重他人的能力。那種能力也是犯罪分子基本的能力。
這個提問當中的」到底「,就是在努力鼓起勇氣,這也是出於無慚力和無愧力。
正確地看待生起的心,能導向智慧和平靜。
出於對戒律的清晰解釋和闡明如何培育對自己的慈愛,想在這裏跟大家比較詳細地談論一下性這個話題。
其實關於兩性,性行為,無明、愛、取、努力這一系列的心的運作,心在怎樣的狀態下有愛染、愛染給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這些話題都可以清楚地來談論,因為這些都是心出於無明而有的渴望,實際上它也經常在為了這種無明的渴望而做出種種努力。
請大家記得,對於善美的目標,有清凈的努力,會帶來可意的果報,會在今生和未來感到輕盈、快樂、心明亮有力;
相反的,喜歡被貪欲、嗔怒所灼燒的目標,付出貪婪的、不與取的、殺生的、被禁止的、會被指責會被攻擊的努力,則會帶來不可意的果報,會在今生心壓抑、心痛苦、心不平靜,並且可能帶來未來生的苦界出生、長久的不利。
所以,直接來談論是,喜歡清凈、善美、輕盈、放松的人,並且同樣清凈、善美、輕盈、放松地與他們相處,這樣的生活當然會快樂,保持簡單的心,不追求更多,在有渴求的地方舍斷、克制,這是善人的生活方式,會帶來心的快樂、明亮、有力、容易得定,面對需要撿擇因果、正確歸因的清醒,也容易正確看待問題,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不滿意自己。
而相反的,不適當的人際關系,總是與沈重的、心思重的、慳吝貪婪、欲望很重、無慚無愧、態度輕慢、生活放逸的人相處,用彼此傷害、彼此不滿意的方式相處,當然不會令人快樂,會帶來諸多不利。這種兩個人彼此不滿,彼此傷害,彼此欺瞞甚至一起壓抑的狀態,實際上也容易出現在性關系裏。
在錯誤的相識、相處的因緣裏,就容易結出不良的關系、扭曲的性關系。這種關系如果是被法律所禁止的、對方親戚所禁止的,那就構成了「不適當的物件發生性關系」。
這條戒律也只應當以這樣的方式來理解。即,這種欲求,侵犯了他人的利益,這樣做,會帶來他人的攻擊。所以,離欲邪行的最重要果報也是,不會被他人厭惡、攻擊。
生活當中,一些欲求實際上是出於復雜的、不直接的執取。比如說,被人指責、批評而感到不快時,人可能會尋求購物、破壞自己的財物或者以粗重的貪心來發泄性欲。
這種由嗔怒,或者說壓抑、痛苦、不滿的心導致的性行為,就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嗔怒心的破壞力會附加到自己或者想象的物件、實際性交的物件身上,這裏的不善作意加上了很強烈的行(努力),就會在心流上留下不容易撫平的痕跡。那種錯誤的執取就像是心在某處卡住了,當你禪修時,就會發現心很難在那件事上如理作揖、舍棄、忽略它而生起定力。
帶有罪惡感的性關系也與此相似,它會帶來所謂罪惡的快感,實際上那只是斷斷續續地生起樂受、嗔心、慚、愧、追悔和很強的無明。那種無明大開的狀態即心很強地取到一個相,那個相在此伴隨著苦受,是不清凈的、令人痛苦的,以這個因緣,未來生多次結生為低下的生命,或者不被喜歡的人,尤其是被欺負的女人或不男不女者的可能會非常大。
由於這種危險,「硬核」「重口味」的性行為、看片自慰,也有風險——心取到不清凈的相,伴隨著不清凈的行,帶來的果報當然是苦的。
公正地說,對於生而為人的諸君來說,想要不對這作為人的生命有執取是非常困難的,想要避免重大的危險,為自己的生活樹立正念、心少動蕩不安、多明亮有力,持戒、對覺悟者對法有清凈的信心是非常善巧的行為。能夠對清凈、明覺、善美的覺悟者和法有很強的好樂,能夠令心有決定性的好的取向,能夠走向天界、涅槃,獲得苦的舍離。能夠基於這種信心、喜歡,而令自己也努力成為那樣的人,由此而在持戒上付出努力,養成心正確的抉擇習慣,這也是對擇法、正念極為重要的培育,這樣,你可以信賴自己的心,即使在面對誘惑,有犯戒的因緣時,也能保持正念、獨立、如理作意。
佛陀也說,如果能夠找到有智慧、清凈的聖者為伴是很好的,如果不能,那就選擇獨行,不造惡。能夠多和有智慧、清凈的聖者們相處,自然能夠遠離欲求的危險,令心省覺、快樂、有導向解脫的智慧生起。
其實能夠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有很多,能夠分享的生活也同樣不少,還有一些關於分享智慧、分享法的自媒體內容也可以做。只是這幾年我也在調整當中,過去的弟子們也很少見面了。
能夠做一些善美的努力確實能提高正精進,對去除不善法上的意欲有很大的幫助。也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裏能夠逐漸開始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大家的提問、上門來的求法或尋求幫助,還有重新開始帶領修行團體的努力。
當然,我只是給大家多一個選擇,如果你已經接近覺悟、或者獲得了覺悟而尚且需要指引,那未來可能會有一群分享內容、分享生活、創作自媒體內容的朋友,在等待你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