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知常曰明,沒身不殆」

2020-11-19宗教

【道德經】,「知常曰明,沒身不殆」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蕓蕓,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知常曰明,沒身不殆」

盡力使心靈達到虛無的極端境界,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在萬物生長一齊蓬勃生長開發中,我利用虛靜的境界考察氣發展變化的規律。那萬物紛紛蕓蕓,各自返回它的初始狀態。返回到它的初始狀態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天道所歸的命。恢復其生命歷程是宇宙的永恒法則,認識了宇宙的永恒法則就叫做明智,不明白宇宙的永恒法則的輕妄舉止,往往會招來災難。認識宇宙永恒法則就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就會坦然公正,坦然公正就可以為天下君主,天下君主應合天理法則,而天理法則必須符合「道」,符合「道」就能夠長久存在,終生沒有危險。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知常曰明,沒身不殆」

在這裏,「致虛極,守靜篤」是老子提出的修行中的一種內覺狀態。修道者在修行中,內覺全身心融入太虛之中,達到了物我兩忘境界,並非茫然一片,一點真我靜守者湛然的純一。

古代很多名仕高人都由於戰亂或者遊學,被迫離鄉,即使在異國他鄉官居高位,也斬不斷他們的思鄉濃情,就好比「落葉歸根,飲水思源」世間的萬物終究會返回到自己的初始狀態,這就是「道」所存在的意義。

而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我們的生活中也是要尋求返璞歸真,追尋自己內心世界中最初始的狀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自己的雙手去奮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