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就是你成了你自己。
開悟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沒意思。
開悟後的有意思,是你覺得所有人,做的事情都在被動的做。
你觀察到你同事,你朋友,你親人,你仇人,做的一些事情,仿佛是孩童的過家家,當然,你也會覺得開悟前的你可笑——我以前怎麽那麽幼稚。
沒意思,是你覺得一些本來挺上癮的事情,比如美食,遊戲,你會覺得怎麽會癡迷那些東西?
沒有任何癡迷的想法。
開悟後的感覺,挺棒的。
開悟後不是你一下子成了聖人:上帝,佛陀,穆罕默德,莊子,老子,孔子,王陽明。而是你覺得你的思維,開始往這人身上靠,你覺得你開始了解他們,理解他們,以及如何成為他們。
你一方面覺得他們非常牛,能成為聖人,另一方面,你覺得原來他們也是有七情六欲,也是蕓蕓眾生的一員,只是他們開悟後,他們在追求「道」。
拿【天道】裏丁元英來說,他就是開悟的人。
他看破了生死,世俗的一切繁文縟節,都對他不起作用。
但是他做不到大徹大悟,只能說自悟。
他不再追求明和利,只追求自在。
自在是什麽?自在是度己而不是度人。
是極度的內求。
他不再追求美食,吃泡麵就可以。
不追求任何人對自己的肯定,別人罵他,辱他,占他便宜,他都沒有任何情緒的波動。
連芮小丹的死,只是引起他不丁點的難受。
不是因為開悟的人無情,而是他說過,芮小丹當一天警察,就要對得起警察這份職業。
他在內心應該按照開悟著的思維,想過,芮小丹有極大的機率因公殉職,這就是天道,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也就是我們說的客觀規律。
沒開悟的人,大多都是感性動物,也就是情緒動物。
被動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被動的看影視劇——因為宣傳。
被動的買衣服——因為廣告。
被動的生活工作——因為讓家庭,學校,專家,政體,馴化引導。
甚至被動的發火、難過、高興——因為社會把引起情緒波動的事件,定義出了對與錯。
開悟後,一樣會有這些情緒,只是這些情緒來了後,不再陷入進去,而是成了一個旁觀者,讓這些情緒以很快的速度消失掉。
開悟後,你會很容易的分辨真實與虛幻。
一朵花,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國家,一個世界,你可以很清晰看到表象是什麽,本質又是啥。
用陽明先生的說法,就是心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