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
以此。

大德的形態,是由「道」所決定的。「道」這個東西,沒有清楚固定的實物形態。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也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也有實物。它是那樣的深遠暗昧啊,其中也有有精華;這精華是最真實的,這精華也是可以信驗的。從古代延續到當今,它的名字永遠不能廢除,依據它,才能觀察萬物的初始。而我如何才能知道萬事萬物初始的情況呢?就是從「道」認識的。

在這裏,老子提出了「德」的概念,它是對人類對道認知後所采取的的行為,德是道的顯現,無道就無德,道體現在宇宙萬物上,代表著宇宙觀和世界觀,德相對人類而言,是成功者所具備的內在素質和標準外化。
而本篇內容裏面寫的看似有用實則無用,隱含著為人處世之道,貴在遵循中庸之道,平凡而不平庸,這也是老子所提倡的「無為」的處世之道。我們學習和生活中很多時間應該借鑒學習,比如在職場我們應該處在有用和無用之間,這樣似是而非,才不容易被抓住把柄,也不容易遭受排擠和打壓,得以保全自己的實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