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為什麽普賢,文殊,觀音,地藏王被稱為四大菩薩?

2014-02-06宗教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土的信徒從眾多的菩薩中選出三位,組成「三大菩薩」,又稱「三大士」,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後來又加上地藏菩薩,變成「四大士」。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大悲)

般若智慧文殊菩薩(大智)

德行圓滿普賢菩薩(大行)

解救苦難地藏菩薩(大願)

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本願,救苦救難為目的。經中說:救度諸末法,觀世音為最。悲是拔除眾生之苦。當然,必須施與眾生快樂,才能離苦。故此,菩薩教導我們要有慈悲精神,那裏有苦難我們應盡量去幫忙,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救度我們這個時代最為著力的原因。

文殊菩薩以大智慧為本願,經中雲:攝心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薩以凈行法門作為攝心的法門。凈行法門中指導我們要處處為眾生著想,故文殊菩薩教導我們要有無私念頭,把大眾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凈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為本願,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體現菩薩度眾生的願力,普賢菩薩無有退轉的心更是不可思議。一時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不難,一輩子做善事、利益眾生、修行就難,而普賢菩薩指導我們正是身無疲憊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賢菩薩的度眾特點。

地藏菩薩蓋於陰陽之間,在陰廣度幽冥世界離開黑暗苦楚,在陽廣度人間疾苦。而自己發願度盡眾生而後成佛,可見度眾願望無有窮盡。地藏菩薩見證幽冥大苦,普勸我們要盡一生力量,不造罪惡,脫離苦海輪回之苦,證得涅槃快樂,此為地藏菩薩大願。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相傳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曾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曾是地藏菩薩的道場,故稱之為「佛教四大名山」,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