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7日晚,在遼寧省沈陽市的實勝寺裏,79歲的藏傳喇嘛教高僧召烏力力吉突然感覺身體不適,想回原籍遼寧阜新休息一段時間。不料,剛到沈陽火車站,弟子們便發現他已經悄然圓寂了。於是,眾人將高僧的遺體送往沈陽文官屯殯儀館火化。
火化後,在他的骨灰裏發現了數十枚呈現綠、黃、黑、白等多種顏色的珍貴結晶體。有的大如黃豆,有的小似米粒。經佛教專家鑒別,認定這些晶體確實是珍貴的舍利。據說,有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多達數萬顆!

在歷史典籍的記載中,可以找到很多類似高僧圓寂後發現「舍利子」的故事。不過,似乎找不到一般僧人有「舍利子」的相關記錄,也沒有普通民眾留下「舍利子」的資訊。那麽,為什麽只有得道高僧才會有「舍利子」呢?這一切是否僅僅是佛教為了迷惑信徒的騙局?

在佛教中,舍利原本特指釋迦牟尼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生成物。「舍利子」這個詞語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又稱「設利羅」或「室利羅」,意思是遺骨,具體指高僧的遺骨和結晶體。不同於一般屍體焚燒後留下來的骨灰,舍利子的形狀是不規則的,顏色也五彩繽紛。有的舍利甚至透明的像瑪瑙一樣光彩照人。
舍利具體可分成三大類,包括骨舍利、發舍利和肉舍利,通常所說的是骨舍利。佛教認為,舍利是一個人透過生前持戒、修行和本身的業力強化得來的。

據說,凡是持有舍利子的人都可以受到上天的庇護,既可以逢兇化吉,又能夠避災解難。因此,舍利子一度受到信徒的瘋狂崇拜和強烈追捧。最早的舍利子來自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在2500年前,釋迦牟尼圓寂。弟子在火化處得到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其中,那塊頭頂骨被稱為頭頂骨舍利,是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它是一塊周長35厘米、直徑10厘米、顏色黃黑、有清晰發孔的完整頭骨。目前,這個世界上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頭頂骨舍利保存在南京市秦淮區宋長幹寺的阿育王塔中。

原來,舍利子不單單指彩色晶體,凡是高僧、法師的遺骨都可以稱之為舍利。因此它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不是一場佛教的騙局。不過,為什麽普通人就沒有舍利子呢?現代社會倡導遺體火化,為什麽沒有人宣稱看到了舍利?舍利子到底是由什麽組成的?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有不少佛教信徒臨終前要求家人火化,並且要求在事後尋找「舍利子」,不過基本上都沒有發現特別之物。
1996年5月,一位北京普通人家的母親去世,在火化後家人看到遺骨碎片上有色素沈積,在骨頭上有些顆粒狀的東西嵌在其中,形狀不規則。兒女們認定這是「舍利子」,於是邀請了科學處工作的好友前來調查鑒定。他們介紹說老人生前久病在床。後來,她皈依佛教,每日念佛,請法師誦經以減輕痛苦。因此,他們的母親很有可能會出現「舍利子」。

不過,好友發現這形態更像是高溫燃燒形成的焦炭、礦渣,不符合舍利子的形態特性。最後證實這只是一場烏龍,那不是舍利子。北京八寶山焚燒工人介紹說,很多信佛的家庭會專門選擇單一的爐子焚燒遺體,希望找到「舍利子」,不過基本上都是無功而返。
那些遺骨身上的顏色則大多是死者生前得病吃藥產生的色素沈積。據佛典記載,舍利子是僧人長期修「戒、定、慧」的結果,系有 「精、血、骨」凝結而出的珠狀物,有紅、白多種顏色組成,但是具體是怎樣形成,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實驗說明。

有人認為,這可能和僧人長期吃素有關。佛教要求僧人吃素食,素食多為新鮮蔬菜。長期食用大量的植物纖維容易出現腎結石。並且,寺廟裏僧人長期打坐,保持坐姿,也容易產生結石。
不過,這個猜想很快被推翻。醫學研究證明這些因素並不是導致結石產生的主要原因。並且,臨床摘除的結石不會發光,而真正的舍利子多是通透有光澤的。另外,科學家分析了「舍利子」的構成,發現它不過由鈣、磷、矽等化學元素組成。這個發現啟發了一些研究者。

不久之後,美國出現了一個替代專利,揭開「舍利子」形成的神秘面紗。據悉,美國一家科技公司宣稱發明了一種新的技術,可以將火化的人體骨灰轉化成晶瑩的鉆石,並稱之「生命的鉆石」。這項技術實驗長達3年,於2002年7月首次造成建成世界第一顆人工鉆石。
技術人員將人體骨灰在5400度的高溫下進行凈化處理,隨後放在高溫高壓下處理加工,模擬自然鉆石產生的環境,最終制成生命鉆石。這項專利的基本原理是由人體骨灰的物質成分碳化合物決定的,而鉆石恰恰也是由碳化合物組成的。這一科技發明有助於對舍利子做出合理的解釋。

每個人都具有碳化合物,並且不受品德高低、造化業力等因素的影響。但是要形成「鉆石」或「舍利子」需要一個十分嚴苛的條件和環境。古時候沒有發達的化學知識,也沒有標準的火力數值。
當這些特定的客觀條件,例如:柴火的種類、火力的大小、溫度的高低是不可控制的時候,結晶體的形成就具有偶發性,因此形成所謂的「舍利子」就十分罕見和珍貴。現代社會的殯儀館也不會嚴格按照「生產鉆石」的標準來火化遺體,因此舍利子到現在也不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了舍利子的成分和形成原因,舍利子變得不再神秘。不過,作為佛教精神的象征,它依舊承載著佛教的精神文化。正所謂「舍利非憑,瑞相非證」,我們依舊可以相信舍利,相信佛教對善的教化和引導。
參考資料:<1>何宏.「舍利子」之謎.
<2>華翠英.「舍利子」和生命鉆石-唯物論的又一次勝利.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作者:艾文 初審:許墨元 校稿編輯:小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