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了解道教性質的場所,以後祈福別進錯

2021-12-10宗教

道教在數千年的傳承中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醫藥科技、建築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建築方面,自古以來就有各類不同的場所都是屬於道教的廟宇。

一、宮

明代【正統道藏】正一部【道書援神契-宮觀】言:「古者王侯之居,皆曰宮。」秦漢之後「宮」有了特殊尊崇的地位,比如帝王用的乾清宮等。

道教中稱「宮」,一般有帝王的特許或「賜額」,規模較大,是集中修煉、傳道、舉行各種儀式以及生活的場所,如江西龍虎山大上清宮、江西三清山三清宮、四川青城山上清宮、山東青島嶗山太清宮、河南鹿邑太清宮、湖北武當山太和宮等。

二、觀

【釋名】雲:「觀者,於上觀望也」,觀是古代欽天監觀察星象的「觀察台」。而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一般人都仰望,所以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道觀之地,乃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因而有「道觀觀道"之說,道士居住的地方也就被稱之為「觀」。一般「觀」的規模較「宮」小。

著名道觀有:北京白雲觀,湖北武漢長春觀,江蘇蘇州玄妙觀,廣州五仙觀,河南開封延慶觀,江西龍虎山張道陵煉丹處正一觀,湖北省襄樊市真武道觀,山西長治市武鄉會仙觀,河南焦作武陟嘉應觀等。

三、廟

廟」,在古代是供祀祖宗的建築物。【爾雅·釋名】言:「廟,貌也,先祖形貌在也」。一個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叫祠堂,也叫家廟。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廟,即叫做太廟。

漢代以前,統治者對廟相當看重,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平民老百姓根本沒有資格建廟。漢代以後,逐漸興起為神祗和聖人修廟的習俗,「廟」的含義也開始發生改變,常用來敕封或追封歷史人物的地方,還會用來祭祀神靈、神話、傳說人物以及歷代賢哲、著名人物的場所,比如土地廟、藥王廟、龍王廟、媽祖廟等,這些進入廟中被供奉多半是道家之神。

四、祠

祠」最初的意思是一種祭祀,但不知從何時起,「祠」成了紀念偉人的場所。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詩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個祠就是紀念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

還有立過生祠的,如著名的狄仁傑、海瑞,也有將供奉祖先的地方稱「祠」,如主要是用來祭祀同姓祖先,起到凝聚家族力的作用。

道教修行場所稱「祠」的不多,最為大家所知曉的是位於泰山極頂的碧霞祠,修建於北宋年間,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碧霞元君是道教著名的女神,全稱「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五、洞

道家修行之人喜歡於山高之處修行,要在山上居住,山洞就成為首選之處。山洞不僅可以遮風避雨,也可免於外界幹擾,專心修行。

道教稱為「洞」的修行場,多為紀念某位先師在此修行過,而以此命名。如青城山天師洞的來歷就是相傳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峭壁間修煉布道,從而得名天師洞,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之一,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六、台

「台」的古意其實和建築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歷史逐漸演變,成為了方形平頂的瞭望高地,溝通天地、舉行儀式之用的名詞。稱「台」的道教修行場所多見於陜西一帶,如著名的終南山樓觀台、鹹陽中五台、紫陽縣的擂鼓台等。

可以去以上幾處感受道教性質的建築文化,也記得在了解之後進入宮、觀、廟時,不要使用錯誤的叩拜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