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局勢紛紛擾擾,大國賽局,小國競爭,有的國家高速發展,安居樂業,有的國家卻是年年戰火,民不聊生。除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是否還有其他因素造成呢?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其實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復雜,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戰國七雄,各國學者對治國和外交就有不同的見解。今天我們用老子的【道德經】中對於國家之間關系的見解來分享一下。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
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以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大國要像居於江河下遊那樣,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在這裏,處在天下雌柔的位置,與天下各方相結交。雌柔常以安靜守定而勝過雄強,這是因為它居於柔下的緣故。所以,大國對小國謙下忍讓,就可以取得小國的信任和依賴;小國對大國謙下忍讓,就可以見容於大國。所以,或者大國對小國謙讓而取得大國的信任,或者小國對大國謙讓而見容於大國。大國不要過分想統治小國,小國不要過分想順從大國,兩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國特別應該謙下忍讓。
在這裏,老子依然提到了無為治國的觀點,主要針對大國對於小國的態度而展開論述。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企圖喚醒大國的寬厚和仁慈,透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社會現狀。

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後把它沈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鉤。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沈到水裏,並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知道後,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太公來。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說:「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這個釣者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換了衣服,帶著厚禮,前往番溪去聘請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通曉歷史和時勢,便向他請教治國興邦的良策,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意思是,要治國興邦,必須以賢為本,重視發掘、使用人才。姬昌聽後甚喜,說道:「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您就是那位聖人吧?我太公望子久矣!」
太公見他誠心誠意來聘請自己,便答應為他效力。於是,姬昌親自把姜尚扶上車輦,一起回宮,拜為太師,稱「太公望」。從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海因為處於百川之下,所以才會浩瀚無窮,而有道的聖君,唯有禮賢下士,才可以獲得賢士的輔佐而成就功業。姜太公的直鉤釣魚等待周文王,文王禮賢下士請到姜太公加入,一起建功立業,成為歷史的一位明君。
從老子的【道德經】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於國與國之間的看法依舊是無為而治的思路,喚醒大國的包容和仁慈,來改變國與國之間的現狀。就好比我們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新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援助非洲等,都是展現了我們中華大國的風範,也是我們謙虛忍讓的態度。讓我們在國際地位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也是如此,在公司之間的業務,或者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可以參考這樣的原則,謙虛忍讓,包容信任,是任何社交和合作的基礎。也是我們立信於社會的根本。
Copyright © 2023 www.aqiusha.com NO.1 華文世界
商務合作:xingwa#jasve.com(傳送郵件請將#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