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很少上,人也很少關註。你算其中一個,有個好奇問一下善知識,修了這麽久,感覺對人對事跟不修之前有什麽明顯的感覺嗎?我好像知道了很多知識,我怎麽都覺得自己沒有任何變化
作為真正的佛教徒,或者拋開佛教徒這個概念,作為一個追求清凈、明覺、解脫的禪修者,或者說善法的追求者、培育者,能夠期待什麽,能在修行、培育、做適當的努力當中,有怎樣的改變,獲得怎樣的解脫呢
一個懂得法,懂行,已經入門,可以說真正理解了法,獲得了在教法當中的立足處的智慧的禪修者,他必然會明白一件事情:
改變了的是,心真正喜歡什麽。
人確實是以自己的喜愛為堅牢的。那種堅持、認為是我的,造就了人的自我感,喜怒哀樂。人們被那種愛、取、認為實有所驅動著,當你不能夠有正念地觀察到自己的喜貪、被逼迫,你就無法從那種愛、取、有的漩渦當中獲得一點解脫。
改變了的就只有心喜歡什麽。過去認為欲樂、渴望、為了喜愛的去追求執著是好的,快樂的,有所得的;但現在,當你從那種緊繃的、拉扯你心的夢幻當中正念地看到貪只是貪、憂只是憂、掉舉追悔只是掉舉追悔、昏沈只是令人混沌不明快的,而善法、清凈的喜悅、滿意的平靜、平靜之後的中舍,這些確實是沒有過失的,令人從喜貪的不快當中能夠獲得一些解脫。
一個開始喜歡善法,喜歡沒有過失,喜歡沒有更多的事情等待去做的人,他能夠說,自己已經從卑鄙的渴愛當中獲得了一些解脫。
不再把苦的、由因緣而生的、會令人不滿意會壞滅會不可操控的,當成是快樂;而是確鑿地知道,苦的就是苦的。當你有錯誤的無明,認為那個實有,認為那個是很好的,那個是我的就好了的時候,只是心喪失了正念和覺知,已經被那個相所遍取了,貼在那個上面,甚至認為喜歡那個就是我。
只是不再這麽認為,而是知道「一切行(喜歡、傾向、執取、意欲)都是無常的」。現在它出現,令你不安、不滿意、不快樂、有不輕盈的沈重的苦的生起,而你不應當令心隨著它飄蕩,因為那種行是苦的,可厭的。任何對那種行的欲求都是帶來苦的,如同在苦難的風暴上燃起卷曲的大火。
這麽正確的看到,或者希求這麽正確看到者,是真正的聖者。離苦,在法上善建立,獲得正念與平靜,他們已經透過自己正確的努力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