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許多人獲得大多是碎片化的知識,也沒有多大耐心去認真研究,基本上就是了解點只言片語或者道聽途說。
都在講滅佛是因為佛教占據了大量的「生產資料」,但是為何會這樣?造成這問題的根源在那裏?沒幾個人認真研究過。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中國起源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的「度牒」制度。
度牒相當於古代頒發給出家人的一種「身份證明」,那麽它的作用是什麽?可以免除徭役、地稅等一切苛捐雜稅,因為其中有巨大的利益所以官府也出售度牒,所收費用充入軍隊和行政等開支。度牒的收入,成為唐宋時期官府收入的一大來源。
如【資治通鑒】中記載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雖屠沽臧獲,用錢三十萬,則別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書,時人謂之斜封官;錢三萬則度為僧尼。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軍費大增,政府財產政支絀,於是,派人到太原去納錢度僧尼道士,十天左右得錢百萬緡。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因「彭原郡以軍興用度不足」也「權賣官爵及度僧尼」。(【舊唐書·肅宗本記】卷十)而且,當時度牒價格在百緡左右。(【佛祖統紀·卷四十】)
安史之亂平定後,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地方軍閥勢力透過大量發放度牒的方式來搜刮錢財,謀取暴利。如徐州節度使王智興在泗州設定戒壇度人出家,用大減價的方式出賣大批度牒。人們成群結隊地渡過淮河,只要每人交兩緡錢,就發給度牒,根本不用舉行傳戒儀式。
好玩的是,宋朝的時候當年蘇東坡要修整西湖,向朝廷請求撥款,居然要度牒。
元佑五年(1090),正在杭州任知州的蘇軾向中央呈送了一份狀奏。在奏疏中,蘇軾懇請:「伏望皇帝陛下、太皇太後陛下少賜詳覽,察臣所論西湖五不可廢之狀……別賜臣度牒五十道……更撥五十道價錢與臣,通成一百道。使臣得盡力畢誌,半年之間,目見西湖復唐之舊」。
也就是說大名鼎鼎的蘇堤也有度牒的功勞。。。。
據史書記載,嶽飛率軍北上抗金的時候,皇帝趙構下令撥付二百張度牒給嶽飛。
抗金也要靠「度牒」。。。。。
度牒的巨大威力不光如此,古代對百姓的流動是有嚴格限制的,但是度牒就如同一個免查通行證,拿著它就可以到處通行無阻,如【水滸傳】中武松殺了那麽多人,僅憑一個度牒換了個身份就可以瞞天過海順利抵達青州。
魯智深也是如此,打死了人,趙員外給了他個度牒讓他到五台山出家為僧才躲過追捕。
可以這樣說,度牒的好處如此之多,造成了度牒的需求越來越大,進一步官方下場親自買賣造成度牒經濟的興起,買度牒的百分之八九十,不是為了出家當和尚,而是為了減免賦稅和出行方便。
根據記載:如宋神宗元豐年間出售度牒時每道價格為一百三十貫錢,而到了宋徽宗的時候就漲到了每道兩百二十貫,南宋初年宋高宗在位時,度牒已增值到五百貫錢了。
其實你看【水滸傳】裏就很明白了,魯智深打死人依靠度牒避禍,這個度牒哪裏來的?五台山的趙員外給他的,趙員外是出家人麽?他的度牒哪裏來的?難道是依靠僧人的身份獲得的?
而佛教不過是當了替罪羊罷了,假若中國人不信佛,信的其他教,有這個「制度」一樣會造成這種後果。
當然要進一步深入就要講到寺院經濟了,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有利可圖背後鉆空子的人是很多的,依托「寺院」「僧人」這個名頭避稅,那是基本操作,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個掛的名頭可以是佛教,可以是道教,可以是基督教,可以是伊斯蘭教,甚至什麽亂七八糟的教都可以,只要有這個制度,有這個漏洞,就避免不了「人性不過如此」。
從上到下大家都在撈好處,軍費不夠也要依靠度牒來湊,賑災也要賣度牒,錢糧不夠的時候也需要,最後糜爛的要追究責任的時候,總要有個出來背鍋,當然不能是這些制定這個政策的,也不能是這些賣度牒的,看來看去只能讓佛教背這個鍋了。
所以「滅佛」是因為佛教占據大量的生產資料,其實用最簡單的邏輯想一想,我們國家從來不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也不是全民信教的國家,佛教也不是國家的唯一宗教,所以哪怕佛教再興盛,真正信佛的人也不會特別多,其中信佛又真正的出家人比例更是少。
用最簡單的邏輯想一想也知道那麽多僧人,那麽多寺產哪裏來的。。。到底是誰的。。
其實這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說一點都不復雜,從古至今「逃稅」都是永恒的「話題」,各種手段合法的非法的。唐宋時依靠「佛教」這個招牌,和如今把公司註冊地改到海外那些低稅率國家什麽「開曼群島」,不都是一樣的路數麽?
買度牒獲得僧人身份,地主把土地「捐」給寺廟(很像現在富豪把財富捐給某個基金會的做法),這些花錢買僧人身份的,土地「捐」給寺院的,中間有多少是真信佛的?恐怕信佛是假,逃稅是真哦。
其實歷史上許多時期出家是需要嚴格考試的,不是隨便誰都有資格出家,但是某些時期財政困難,所以國家把度牒當成一個「生財之道」,而民間也把這個當成避稅方法,長此以往就會演變成龐大的寺院經濟影響財政,直到清朝推行攤丁入畝,度牒的巨大作用漸漸消亡,這才從根本上取消了度牒制度。
比如當年玄奘法師出家的時候隋大業八年(612年),要考試才能當僧人,當年全國也就14個名額,玄奘法師當年才13歲,連考試資格都沒有,後來還是因一句「遠紹如來,近光遺法」被當時主持考試的「鄭善果」破格錄取。
也就是說不是沒有辦法,只要能堵住這些漏洞根本不會出現這些問題,但可惜度牒財政就像鴉片一樣,忍不住想吸,吸的時候很爽,後面要付出代價的時候,只能是佛教背鍋了。
回到問題,也就是說根源不在於什麽教,你就是把佛教全滅了,改通道教,或者基督教,其他麽教都行,說白了就是依托「佛教」這個名號,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利益共同體,賣度牒不就是把後面需要繳的稅提前給預支了麽?只要這個「制度」不變,即便你「滅佛」再多次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所以對這個制度來說,是不是佛教不重要,信不信佛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撈到了好處,至於以後,那管他洪水滔天呢。

進一步講一講:電影【武狀元蘇乞兒】最後有一段對話:

皇帝: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麽安心?
蘇燦: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的,而是你決定的。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呢!
所以這個事說來說去,就是個涉及復雜的稅收、經濟、制度問題,不能簡單的歸因為佛教的原因(只是背鍋而已),實際上度牒也就名義上和佛教有關,實際上就是一個避稅的憑證而而已,當真以為這些買度牒的是為了出家當和尚麽?
而在國家層面,收稅難(收稅與逃稅永恒的話題),略等於是我幹脆我一次性透過賣度牒的形式把後面該收稅的稅收了(至少能收部份上來),只有以後有什麽影響那就管不了那麽多了。
說了半天越發覺得味道不對,怎麽越發感覺好像美債就是另一種版本的度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