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請!(最近比較忙,沒有回答各位的邀請,回答一個問題,表示我還沒有跑路)
關於這個問題,您可以讀一讀【中國道教史】,因為這是道教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三山符箓歸正一
在宋哲宗紹聖四年,當時政府下令封龍虎山天師派,茅山上清派,閣皂山靈寶派為「經録三山」,三山的意義由此而來,此三山為當時江南道教的主要流派與主要領導力量,在道教內部其實是一個競爭關系,三山鼎立。
但其實之前,南北朝到唐朝之間,上清靈寶兩派出了很多著名道士,群眾基礎雄厚,處於鼎盛時期,然後寇謙之改革天師道幫忙了,並且黃巾軍起義也幫了大忙(誰讓你叫太平道呢,聽著就像天師道的兄弟,還造反)搞的天師一脈名聲特別臭,尤其是在政府眼中,就是烏合之眾,在群眾眼裏,在這種戰亂頻繁的年代還收五鬥米,(那個年代,五鬥米還是得折腰的)並且操練房中術的教派實在難以信服(所以寇謙之廢了五鬥米制度和房中術嘛),當然,寇謙之的一些作為也讓天師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可惜在「興佛」下逐漸走下坡路……反正因為一系列原因,這段時間天師道發展的不舒服,可是上清靈寶可是很舒服呢,天師道可沒啥競爭力啊
到了宋朝,那真是天師道的機遇啊,後來居上,默默地成了老大,為什麽呢,這一時半會我也講不完,跳著講,先有陳摶老祖林靈素一行人,讓宋朝的皇帝覺得道教是個牛逼的宗教。你以為唐朝李姓皇帝會認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祖宗,宋朝皇帝們就不會了?宋朝是趙姓天下啊,認誰呢?巧的是正一龍虎玄壇有個趙元帥啊,認唄!但可是這是張天師小弟啊,皇帝祖宗是你張家的小弟,這不是要天師道死啊,本以為涼涼了,但是老實人張正隨天師給巧妙的化解了,轉危為安,反而讓天師道為皇帝所信任了(咋化解的我就不過多贅述了),但是不能因為趙帥和張家關系好,就讓你張家當老大啊,這時一場天災給張家帶來了機遇,爆發了一場瘟疫,然後範仲淹提議讓張天師舉辦羅天大醮,為民祈福,是不是很眼熟,【水滸傳】的開頭嘛,只不過小說裏面把這個天師寫的是第三十代虛靖天師,但其實是二十七代張象中天師,從此天師道就多了一個為國祈福的義務了。說來也巧,天要興我天師一脈,天降一神人,沒錯,就是這三十代天師,虛靖天師張繼先,虛靖天師,法力高強,降妖除魔,成功讓皇帝信服了,並且比林靈素會做人,深得宋徽宗喜愛。一次次的禳災有功,直到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天師被封為「提舉三山符箓兼禦前宮觀教門公事」,這變暗示了在宋理宗時期天師道地位已在其他兩派之上了,所以天師道在宋朝時期的興盛為以後當老大奠定了基礎…
當然「三山符箓歸正一」是發生在後面的元朝,在那種改朝換代的時候,沒人在意誰當老大,反而可能樹大招風,誰先贏得新政府的認識,誰就是新的第一,顯然,天師道很珍惜來之不易的興盛,捷足先登了,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忽必烈召見了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並下令他主領江南道教,後來其子嗣承襲主領之職,元大德八年,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被封為「正一教主,統領三山符箓」,在中國歷史上,任何時期,政府最大,政府承認的,你必須承認,所以其他兩派只能俯首稱臣,隨著教內吸收借鑒,三山符箓逐漸融為一體,統稱正一派,並且隨著北方全真派的興盛,正一派也團結起來與全真競爭了
並且以後,道教派別劃分,主要以正一,全真為主
所以上清,靈寶,天師,在政府和歷史的推動下統一,由正一天師派領導,統稱正一派,茅山上清派依舊是上清派,只不過歸為正一這一派,而北方全真,教義,修行方式與正一派不同,故自成一派。
以上是我拙見,如有問題請見諒,具體大家參見道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