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宗教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2020-12-28宗教

老子的【道德經】中不斷提出遵循大道,方可萬物符合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萬事萬物都是循規蹈矩,有自己的專屬規則。老子把國家的管理比喻成烹飪小魚,是從本質上抓住了重點,分析一切都要仔細耐心,順應規則,不能根據個人的意願去改變社會的規律。這一點不管在國家管理還是工作生活中都是相通的,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按照專屬的規則去解決,才能圓滿的完成。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老子這種想法的具體內容。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老子的【道德經】中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治理大國,就像烹飪小魚一樣,應該合理調味,掌握火候,並且不亂攪動。以大道來治理天下,連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並不是鬼怪不願作怪,二十鬼怪作怪也傷不了民眾。不但鬼怪作怪傷害不了民眾,聖人有道也不會欺壓民眾。這樣,鬼怪和有道的聖人都不會欺壓民眾,所以就可以讓民眾享受到德的恩澤。

無為思想貫穿【道德經】的始終,不管是為官還是為人,老子都提倡以無為作為其思想準則。他在這裏將治理國家比喻為烹製小魚,統治者的恣意妄為只會使國家混亂,同時也表明了無為而治的重要性。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商紂王,名叫帝辛,是商朝最後的一位君主。「紂」是「殘義損善」之意,「紂王」是後人對他的貶損評價。史書上記載的紂王的罪行有:沈溺酒色,奢糜腐化,殘忍暴虐,荼毒四海。

據說,紂王喜歡飲酒,他鑿地為池,池中註酒,酒上行船。紂王同姬妾親眾在池上劃船飲酒。據說,他在宮內豎起像樹林一樣的木樁,上面掛滿熟肉,叫一些陪伴他的人光著身子在這「肉林」裏瘋打瘋鬧。餓了就吃,吃了就玩。據說,他還大興土木,造了一座鹿台。地基三裏見方,高逾百丈,他把搜刮來的金銀珠寶和美女們聚集在台上,宴飲狂歡,長達七日七夜,以至君臣姬妾都忘了日月時辰。

紂王特別寵愛一個叫妲己的女人。妲己盡想出一些壞主意,叫紂王幹一些傷天害理的事。例如,她叫商紂王用一種炮烙的殘酷刑罰來懲治那些反對他的人。炮烙就是用炭火把銅柱燒熱後,強迫人在銅柱上爬,掉下來被熊熊燃燒的炭火活活燒死。他為了觀察正在成長的胎兒,竟殘忍地讓人剖開孕婦的肚子;他想知道冬天光腳過河的農夫為什麽不怕凍,竟叫人砍掉他的雙腳,砸骨驗髓。還有像是寵幸奸臣,重用小人,不敬祖先,不信忠良等種種罪行,令人罄竹難書。後來,紂王失去士氣和民心,終於被武王打敗。他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他的妻子妲己也被武王送上了斷頭台。

陪你一起讀【道德經】,「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用「道」治理天下,鬼神就起不了作用,紂王慘無人道,所以他所統治下的商朝才會敗壞如此。奸臣當道,那些聖賢之士不是被殺害就是被迫投奔達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殷商滅亡的最好見證。

我們不難看出,老子把治理國家都能形象的比喻成烹飪小魚,反映出如果統治者的恣意妄為只會使國家混亂,同時表達了老子提出無為而治的重要性。那我們來詳細對比看下其中的道理:

烹飪小魚

特點:身體未長成熟,骨弱肉薄

註意:不可以不斷翻面,否則小魚會碎

要求:火適宜,不可過大或過小

技巧:足夠耐心、仔細謹慎

結果:完整無缺,味道鮮美

治理國家

特點:成分復雜,參差不齊

註意:不可侵擾百姓,否則災禍不斷

要求:不以個人主觀願望去改變

技巧:安靜無為,順應自然

結果:國泰民安,繁榮昌盛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也可以借鑒學習,遵循職場的規律,按部就班,安靜無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且以大局為重,充分發揮團隊作用和領導力,讓事業不斷前行,生活不斷提高。